太祖當時把對曆代帝王的畫像看了一遍。看到元順帝時驚訝的說道:“咦,不對勁呀,怎麽這個元順帝, 跟別的元朝皇帝長的一點也不像。反倒是跟南宋末代皇帝趙顯挺像呀?錦衣衛, 給朕好好的查一查!”

    林月如和小娘皮翻了個可愛的白眼兒。她倆都是錦衣衛出身, 一聽就知道老爺又在瞎說。

    這時候,梅姨插話道:“老爺,南宋最後的皇帝不是被陸秀夫背著跳海了嗎。好像還是個孩子,他怎麽有子嗣呢。”

    林月如解釋道:“南宋九個皇帝,最後三個都是兄弟。是宋度宗的三個兒子。元軍攻破臨安時,當時的皇帝是宋恭帝趙顯,他四歲繼位。當時他被俘了。然後南宋的大臣在向南方敗退過程中先後又立了一個皇帝和一個王。”

    “梅姨你說的跳海的是宋衛王趙昺,他是最後一個君主。在位共1年。衛王趙昺,他是度宗第三子,崖山兵敗後,丞相陸秀夫抱著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至此,宋朝結束,共立國319年,皇帝共18位。”小娘皮也解釋道。

    眾女點點頭,原來是這樣子啊,她們繼續津津有味的聽著。

    楊凡點點頭,表示林月如解釋的沒有問題。他繼續開講。

    蒙古人雖然殘暴,但是忽必烈沒有傷害被俘獲的南宋皇帝和宗室。反而負擔起了撫養責任。

    宋恭帝趙顯9歲被俘,忽必烈封宋恭帝為瀛國公。在大都平安長到到十八九的時候,忽必烈感覺他也算長大成人了,既然沒殺,就應該給他個出路。

    畢竟身世敏感,要妥善處理。

    及至年長,瀛國公為了表示自己沒有反叛之心,一心向佛,請求出家當一名和尚,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請求,

    忽必烈當時想,就讓他了斷前塵往事——到吐蕃一帶去學佛法做喇嘛吧。

    宋朝趙家皇帝有文藝才能那是遺傳的,宋朝皇帝都有點小才藝。甚至出了一些大藝術家。可見他們的基因非常好的。

    小娘皮眨巴眨巴眼睛,忽然問道:“元人一向殘暴,為何放過了小皇帝。”

    楊凡想了想,說道:“我也不知道,我估計和忽必烈漢化程度較深有關。他極力推崇儒學,盡量學習用封建方式管理一個農業國家。他可能覺得,善待南宋王室有利於穩定當時的形勢。畢竟漢人被異族完全統治,這還是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次。當時漢人反抗之心很重。”

    林月如也說道:“是啊,都說崖山之後無中華。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當年五胡亂華都沒有敗得這麽徹底。”

    楊凡道:“也許和南宋擊斃蒙哥大汗有關。沒有南宋擊斃蒙哥大汗,忽必烈是不肯可能當皇帝的。汗位絕不會落到拖雷一係的手中。從這點上說,南宋似乎是忽必烈的吉祥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