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佃戶都是一窮二白來的,他們需要建房,需要生活用品,衣服鞋襪。這些都是需要貸款來購置的,興禾錢莊先借錢給他們,然後在分期償還。

    錢莊不需要抵押,就可以信用借款給他們。

    抵押說到底是為了防止債務人轉移債務。

    這些農民都是社會最底層,他們無法把自己的債務轉移給別人,他們欠了債子子孫孫也要還,根本賴不掉。

    所以沒有必要作抵押貸款,直接信用的就可以了。

    而他們收獲後,所有產出隻能賣給楊老爺,他們賣糧食得了紙幣,隻能在楊老爺的體係內花掉,畢竟這些紙幣外麵是不認的。

    不過楊凡的商店裏,各種物資琳琅滿目,比外邊不知道豐富多少倍。

    農民都很滿足,這裏有他們需要的一切,自然不會去外麵買些質量不如商店裏的商品。

    而且農民都是招募後,打散了宗族的一家一戶的流民。沒有大明其他地方那些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網,也沒有大戶欺負小戶的問題。

    農民隻要努力種地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不用考慮。

    農民有了土地立刻就迸發出了極大的生產熱情,今年看著這些茁壯成長的莊稼,肯定是一個豐收年。

    農民基本按照家裏的成年人口,每人都能分配到十畝左右的土地。

    楊凡通過興禾錢莊提供低息貸款,給農民配置上耕牛和鐵製甚至是鋼製農具。

    農民可以貸款打壓水井,每一畝地打一口壓水機井。有了水,一年麥稻兩季,土地的產出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缺錢有貸款,缺農業設備,楊帆的工廠在生產,楊凡的農具都是根據現代人力農具的外形開模的,非常省力而且耐用。

    壓水機井解決了大問題,過去靠人背水,一家人沒日沒夜的幹,一天一夜也澆不了多少地。大旱時之隻能眼睜睜的看禾苗枯死。一家人蹲在地裏哭。

    現在,有了壓水機井,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使用杠杆原理,非常的省力。一個成年男子一天加上半個晚上。能把家裏的五十畝地澆一遍。

    張老實一家分了五十畝地,家裏壯勞力隻有他們夫婦。

    因為是長子,父母跟著他們一起過日子,所以分地時,一人十畝地,兩個孩子因為沒有成年,隻有一人五畝地。這樣一家人合計有五十畝地。

    他們不是本地人,是大名府跑來的流民,所以他們隻分到了遠離水源的荒地。

    而河邊有水車的地和水庫下遊有灌溉渠的好地一般都提前分給了跟隨楊凡早的前幾批人。那些地隻要放水就可以,遠沒有這麽勞累。

    但是張老實一家非常的滿足,感覺楊老爺這裏,簡直是人間仙境一樣。

    他們投了楊老爺做佃戶,所有負擔都沒有了,楊老爺居然不收田租,隻是所有的產出除了自己口糧外都要強製收購。

    對於優先給家丁和軍隊的家屬分最好的地,然後才給後來的流民分配荒地。這件事。他們也能理解,畢竟那裏不是都有親疏遠近的。

    人家軍屬尤其是那些陣亡了子女的家屬,人家為了老爺拚過命,自然要有好的待遇。自己這些逃荒的怎麽敢有非分之想和人家本地戶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