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了便於震壓遼東漢民的反抗,他想出了一個主意。

    將漢人強製遷移集中到一個大的城堡居住。漢人集中居住了,後金有限的軍隊就能很方便地震壓。

    這種辦法在鞏固統治的同時,有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因為路途太遠,大量耕地拋荒的,集中居住的遼東漢民嚴重缺乏耕地。

    此時整個世界又是小冰河時期,天災人禍之下,遼東的糧食生產被嚴重破壞,連年饑荒,到他死之前的那幾年,糧食價格已經達到正常價格的幾十倍,被諷刺為“糧食賣黃金價”。

    八旗每到一地,對當地居民大肆掠奪,抵抗的直接殺死,投降的隻準保留一人兩身衣服,其他財物全部上交給八旗。

    因為八旗根本不會生產,既不會種地,也不會紡織,做衣服也很笨拙。

    他們什麽都缺,所有的生活用品都缺。除了打仗他們就沒有擅長的。

    最要命的是他們根本不會管理國家和組織生產,他們隻會漁獵。

    等他們把漢人搶光後,就沒有物資可以搶奪了。

    而他們吃光了搶來的糧食,就開始挨餓了。

    他們根本就不會組織生產。

    努爾哈赤認為,糧食不足是因為窮人太多了。當務之急,是應該盡快除去垃圾人口。

    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初五,開始下令劃分有穀或無穀之人,諭令規定:每人有糧食六至七金鬥(一金鬥為一鬥八升)的,為“有穀之人”。

    不到六至七金鬥,但又有牲畜,“足以維生者”,亦列入“有穀人”數內,若不足維生,列入“無穀之人”數內。

    努爾哈赤下令將“無穀之人連戶押來,令為阿哈(即奴隸)”,後來又命令將押來的“無穀之人”盡數屠殺。

    殺死了這些窮人後,人口大量減少,畢竟哪裏都是窮人多。糧食問題有所緩解,但是,他們不會組織生產,又大肆破壞當地經濟,很快糧食又不夠吃了。

    另一方麵,自天啟初年起,氣候變冷,遼東幹旱,糧食減產越發嚴重,開始努爾哈赤認為以暴力手段消滅窮人,就能解決人地矛盾的問題。但後來再度不能維持時,就不得不開始殺害富戶。

    努爾哈赤臨死前甚至又屠殺了一部分富戶,前為“殺窮鬼”,後為“殺富戶”,這是為了騰出更多土地給八旗耕種。他認為,糧食不足是八旗的地不夠,其實遼東的地多的根本種不完。

    可八旗種地產量比漢民低很多倍。幾百萬漢民被去除後,糧食再度不夠吃了。

    缺乏糧食的遼東漢民,逃亡和反抗更加激烈,最後遼東漢民幾乎死絕跑光。這一時期的後金,由於政治治理巨大失敗、經濟上治理完全崩潰,長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幾乎國家不能維持運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