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的開采技術不行。

    以至於長期以從中國輸入的銅錢為貨幣。這一尷尬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530年前後。

    此時日本的“戰國時期”拉開序幕,各地的“大名”為在亂世中擴充自身的軍事力量,積極開發各地銀礦。用於進口物資。

    正巧,這個時候中國傳統冶煉技術中的典型煉銀法“灰吹法”與“汞齊化法”這一歐洲新技術相繼傳入日本。

    得到了中國和歐洲最先進的冶煉技術後,在很短的時期裏,有50多個金礦與30多個銀礦發展起來,日本的貴金屬產量顯著增長。

    到1590年代,也就是萬曆朝後期,其白銀產量一度占世界總產量的1\/4—1\/3。黃金開采出了225噸。

    在日本海外貿易的全盛期(1615—1625),日本每年出口白銀高達13—16萬公斤!

    這相當於大明的427萬兩白銀。

    1600年到1700年,石見銀礦產量占當時世界產銀量的三分之一。

    大阪夏之陣後,豐臣秀吉一派戰敗,屬下大名被削藩地,石見銀礦被德川家獨占。

    所以,隻要控製住了石見銀山,就掐住了德川家的咽喉。

    更有趣的是,那座銀礦就在日本海邊上不到三十公裏處。

    楊凡可以無限量的供給益田夫人鎧甲、刀槍、火槍、甚至是小型的三磅步兵炮。

    隻要她付得起錢。要多少都沒有問題。

    楊凡自仔細閱讀了這段曆史,在幕府的步步緊逼下,天竺教徒最終發動了島原之變。走上了武裝對抗的道路。

    最終他們因為孤立無援而失敗,畢竟幕府的力量要大的太多。

    如果楊凡扶他們一把呢。他們還會一敗塗地嗎。

    再聯合被幕府禁止貿易,拒絕開放通商。並被屠殺迫害傳教士和商人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再拉上荷蘭人呢。

    英法此時已經在印度果阿和孟買,紮下了根。也是有一定力量的。

    此時,可選擇的似乎很多。有很大的運作空間。

    吹著有些涼的海風,魏忠賢咳嗽了起來。

    “魏公,外麵風大,咱們該回去了”李槐樹在後麵勸道。

    他帶著一個小隊三十名燧發槍手負責保護魏忠賢的安全。他知道,魏公的養女現在是老爺的側夫人。還是情報處長。魏公的安全事關重大。

    “槐樹啊,我怎麽看到有一條船開過來了,這條船怎麽這麽快啊。”魏忠賢擦了擦眼睛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