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口鐵鍋,殺掉幾十個人也是值得的。絕大多數窮人,隻能用皮袋子加水煮東西吃。鹽巴也是稀罕貨,更不用說茶葉了。

    有肉吃,有鹽吃,能喝茶,有馬奶酒喝。那妥妥的就是貴族老爺的待遇。

    因為大明的封鎖政策,物資奇缺,寸布難得,氈裘不耐夏熱,苦不堪言。

    和海禁政策便宜了東南的士紳們走私一樣。長城沿線的封鎖政策便宜了晉商和九邊重鎮的將領以及文官、監軍太監。

    他們全部參與走私,把內地便宜的很的東西,在草原上賣出了天價。海禁和邊禁其實隻是禁止了百姓和普通商人,對於特權階層和放屁沒有兩樣。

    根據史書記載,隻有過節的時候,蒙古牧民才能殺一隻羊,還是好幾家人分著吃。

    能夠大量吃肉的情況一般都是白災時,牛羊大批凍死。或者瘦弱的牛羊沒法度過冬天,才會無奈的殺了吃肉。

    可能今年冬天有肉吃,第二年就會全家餓死。

    草原上從成吉思汗開始,牧民和奴隸就是沒有生產資料的,他們隻能依附在王爺、台吉、牧主、軍官的下麵求生。他們自己和妻女、崽子都是主子的私人財產。和牛羊並無區別。

    安三溪的政策,和開天辟地一樣,讓陽光第一次照耀到了這些底層人的身上。安三溪的話語是那樣的振聾發聵。

    “為什麽放牧的人,沒有肉吃,而不勞作的人卻可以坐享其成。”

    “為什麽打仗的人,要把絕大多數的戰利品交給不打仗的人,勇敢的人才應該享受最多的東西”

    “憑什麽你們就是奴隸和牧民,他們卻可以高高在上。”

    安三溪殺死那些貴族和牧主,把他們的牛羊、女人都沒收,分給那些跟著他幹的牧民和奴隸。

    改變了千百年來,草原上的製度,成立百戶人家一個牧業隊,集體占有財產,按勞分配,同時兼顧撫養老弱婦孺和崽子。

    人人平等,有能力的就可以當官,能打仗的就可以當戰士,就會享受更多的物資分配。

    這一切都極大的激發了牧民和奴隸的積極***隸都恢複了自由身,並且安排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氈包和財產,對首領的忠心極大的上升。

    現在那些台吉和牧主老爺們就算再回來,也沒有人願意跟著他們了。

    安三溪把他們集中起來,在碼頭邊上開始修建堡壘。

    安三溪明白,盡管他托著一個蒙古英雄的名頭,但是,他動了所有草原貴族的奶酪。

    他搞得這些打土豪,分牛羊,建立生產隊,發展集體經濟的一套。簡直就是挖這些貴族的祖墳。他們仇恨的幾乎發狂。

    一個個流言和歌謠開始在草原上流傳。

    牧人和奴隸都在傳唱著歌謠:“放羊的,吃老鼠,放牛的,吃草根。要問牛羊哪裏去了,都被老爺們吃掉了。要想過上好日子啊,去投奔哲別吧,他會給你氈包和婆娘,給你牛羊和糧食,還有烈酒和鐵器。去投奔哲別吧,離開這些吸血鬼。”

    風帶著春天的信息,飄到四麵八方,直到天的盡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