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皺眉,他是00後,就沒有見過黑豬。

    他心裏有些不安,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家畜也是屬於農業範疇,關係著百姓的餐桌。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

    這可不是什麽小事情。

    一個觸目驚心的標題, 看的楊凡膽戰心驚。

    黑豬在“黑白”大戰中完敗。華夏本土豬已經在滅絕的邊緣。將成為華夏本土蜜蜂滅絕後的第二個滅絕物種。

    目前可知的, 就有八種營養價值和香味極佳的華夏黑豬品種已經被科學界確認滅絕。

    楊凡心裏一陣難受,這些年我們為了發展經濟,失去了太多珍貴的東西。

    他還記得當初在網上,瀏覽到華夏蜜蜂大部分滅絕時的心情。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馴化蜜蜂的國家之一,在現代中蜂卻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平時大家看到的蜜蜂,大多是意大利蜜蜂。”

    “田間地頭,那些飛入我們視線的蜜蜂,幾乎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野生中蜂。”

    華夏是世界上較早馴化蜜蜂的國家之一,“蜜”甚至出現在甲骨文裏。

    但在現代,華夏本土蜂卻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在四川地區,中蜂可以躲進山林,而在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沒法躲進山林的中蜂很難越冬,大批死亡。

    “幸好,密雲水庫附近的山林,隔絕了意蜂的侵襲,給中蜂提供了一小塊世外桃源。”

    據說目前隻有在特殊的保護區才有中蜂,在自然環境中已經事實上滅絕。

    他繼續瀏覽下去,看看本土豬是怎麽淪落到這個地步的,他在大明這段時間,曾經驚訝於黑豬肉的好吃,一家做紅燒肉,整個村子都能聞到香味。相比之下,現代白豬就是垃圾。

    查了很多資料,楊凡大致上搞清楚了來龍去脈。

    其實和白酒一樣,過去白酒都是糧食釀造的,過去全國絕大多數人都吃不飽飯,不用說,更喝不起酒。酒就是給有錢人喝的。

    新華後,百姓的當家作主,消滅了那些剝削者,白酒行業是否還要存在,這是個問題。

    當然百姓也有喝酒的需求,但是,當時糧食都不夠吃,釀酒的就更少,怎麽保證每個百姓都有酒喝,如果還是少量生產,給誰喝,不給誰喝。

    新的社會了,百姓人人平等,自然都有喝酒的權利。

    我們也不可能把酒廠都關掉。

    於是,酒精勾兌酒就出來了。

    這樣至少可以解決相對公平,糧食酒可以買的貴些,但是,勾兌酒絕對讓每個人都喝得起。

    華夏黑豬也一樣。

    華夏豬好吃,就和糧食酒一樣,但是出欄要1-2兩年,需要很多糧食。這種豬肉老百姓吃不起的。

    當時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讓多數人能吃得起肉,必須引進增肥快,出欄時間短,省飼料的外國豬種。

    五十年代中國從蘇聯小規模引進了“大白豬”,到了六七十年代,大規模引進英國的“約克夏豬”,丹麥的“長白豬”,美國“杜洛克豬”等外國品種的豬。

    而這些豬有一個明顯的標誌:全都是白色的豬。

    這些豬經過數代的雜交、優化使其更適合在中國養殖,但需求量不大,一直沒推廣開來。那時還能看到大批的本土黑豬。

    等到了八十年代時期,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豬肉的需求猛烈的增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