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要不是老林不許我搞特殊化,叔叔本來應該去看看你的”

    林淼心裏也是苦笑,堂堂的趙大校長都開始拉關係了,可見,母校對這兩本竹書真是誌在必得啊。

    書記這時候也說話了:“孫杏同學,我這個書記也聽說過你的大名,你們的那個興禾收藏,聽說半年就有五千萬的銷售收入,真是了不起。當年孫正一在車庫開公司,做到今天的程度。你們在寢室辦公司,也是一時瑜亮,前途無限啊,這也是我們燕大大學生創業的典範。”

    孫杏不好意思的說道:“書記,我們都是打工的,其實老板是楊********點點頭,說道:“不管老板是誰,你這個總經理功不可沒。這代表了我們燕大新時代的學生風貌。今年大四的學長們即將畢業,學生會副主席空出來一個,校長,我看小孫同學就不錯嘛,要不我們兩個推薦一下。”

    孫杏頓時受寵若驚,連忙驚慌的擺手道:“書記,校長,我做不來的,我才是大一的新生,資曆和聲望都遠遠不足,真的不行的。”

    校長連忙說道:“誰說不行,我們燕大的學生就不能說不行這兩個字,我們的學生,就要敢為天下先,學無先後,達者為先嘛”

    書記繼續說道:“小孫同學啊,你聽說過華清簡嗎。”

    孫杏點點頭,大名鼎鼎的華清簡,如雷貫耳,誰不知道呢。

    華清簡,是華清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

    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文物,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

    簡的數量一共約有2500枚(包括少數殘斷簡),在迄今發現的戰國竹簡中為數較多。

    清華簡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經“焚書坑儒”影響,所以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

    研究它們有助於了解中華文化的初期麵貌和發展脈絡。

    華清簡是被盜掘的,出土時間和地點已經無從得知。

    2006年底,這批簡在香港出現,文物商提供了8支樣簡。

    華清大學校友果斷出資,購得這批竹簡,捐給母校。

    2008年7月,校友趙先生向母校華清大學捐贈了2388枚戰國竹簡。

    這批竹簡由校友趙先生從境外拍賣所得後捐贈給清華的。至於這批竹簡的出土時間、流散過程,如今已不得而知。

    竹簡上記錄的“經、史”類書,大多數前所未見,曾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的李教授評價說,“這將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麵貌,價值難以估計”。

    孫杏明白了校長和書記的意思,其實作為國內學術和教育的雙雄,燕大和華清一直有很強的競爭關係。

    這兩家學校雖然一家以文科為主,一家以理工為主。但是兩家在方方麵麵都要暗中比比。

    孫杏心裏談了口氣,現在小楊總手裏的東西,其重要性,可以遠遠把華清簡拋在後麵。華夏文化源頭的東西,那是一般的古籍能比的嗎。

    而且出現在自己學校學生創業的公司裏,說什麽也不能讓其他單位得了去。孫杏有些發愁,這東西又不是自己能定的的了的,還要看小楊總的意思。

    不過自己的基本立場必須要有,不管怎麽說,自己畢竟是燕大的人,哪有不向著自己母校的,沒看書記提華清簡嗎,那是人家的校友花費巨資從香江那裏的拍賣會買回來的。

    這個暗示還不夠明顯嗎。自己還是在校學生,總不能還不如人家畢業幾十年的校友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