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都不要撿了,趕緊的,收拾東西,牽上馬退回去,敵人大隊人馬到了。”王浩大聲喊道。

    頓時尋找紀念品的小崽子們,一哄而散,趕緊砍首級的砍首級,牽馬的牽馬。

    一窩蜂的跑回去。

    此時的小山坡上,戰壕已經挖好。

    一米的深度,外加挖出來的土拍打成五十公分高的胸牆。形成了一道U型的環形工事。

    工兵累成狗了,在外麵打了七萬五千個洞。

    平均一人挖了2500個,雖然就是踩一腳的事兒,洛陽鏟就挖出來一個,但一個人踩2500下,這活兒也不輕鬆。

    還要在陣前十米鋪一層鐵絲網。等全弄完了,基本累癱了。都退到後麵去休息。

    炮兵也架設好了五門三磅炮的炮位。

    按照炮兵操典,用草袋裝土,壘成一米高的胸牆,把大炮彈藥和人員保護起來。防止敵人的弓箭拋射。

    炮兵一共就帶了五門三磅炮,這種炮因為重量輕,所以可以用單個的牲畜挽馬拖曳,也可以用人推動和拉著跑。

    如果是青銅鑄造的,一般五百公斤左右。楊凡的三磅炮是鑄鋼的,強度更高,重量也比銅輕很多。

    因為強度夠,所以炮管壁做的比較薄,進一步減輕了重量。

    再加上在玫瑰與槍炮群裏,托網友找了一個專業的人士,進行優化設計,成功的把重量降低到三百公斤的程度。

    而且參照倭人的九二式步兵炮,整個炮可拆開。拆開後,每個部件都不超過三十公斤,一個人就可以抗走。最重的炮管可以四個人用木杠子抬著走。

    能用馬馱運,或者人背肩扛,就極大的加強了機動性。

    這個設計大神太厲害了,他特地說明這主要是考慮到山地作戰的需要。

    後期楊凡要是到遼東去打建奴,部隊確實需要可以在山林地帶靈活運轉的輕型火炮。

    從曆史上看,這種炮的射程一般在四百八十米左右。

    楊凡的炮,因為采用了鋼材,強度加大,加長了炮管,可以多裝藥,射程提高到750米。

    為了提高射程采取了很多技術,包括在球形鑄鐵實心彈的上麵裝鉛製彈帶,用來在發射時變形堵住炮彈和炮膛之間的縫隙,防止漏氣。

    在霰彈上,采用了二愣子從現代收廢品收來的小鋼珠。

    一發霰彈足足有一千個小鋼珠。發射時可以打出三百米長的扇麵,用來橫掃騎兵和步兵。

    為了提高發射速度,彈藥直接用絲綢包裹好,做成定裝彈藥。使用時,炮兵從木箱中拿出就行,不用稱量火藥,直接往炮口裏塞。

    射程也不需要調節,因為就是短程炮。一般都是直射打擊五百米內的敵人。

    如果一定要調節射程。那就根據需要,用幾個小型的發射藥包,同時調節炮口俯仰角度,就可以精確的調節射程。

    絲綢在大明不算便宜,但是絲綢有一個好處。就是完全可燃,極少有殘留。

    如果用紙包裝彈藥,火銃大概三十次發射就要清理槍膛。火炮大概五十次左右就要清理炮膛。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停火可不是鬧著玩的。清膛的時間越長,對戰場越有利。

    為了提高射速還有一個攔路虎,就是炮管過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