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用說,要是蒙古人發現草原上居然多了一個城堡,他們非瘋了不可。他們天生就打不了這玩意兒。

    平時入寇都是劫掠鄉村的百姓和物資,攻打堅城十次攻打基本都是十次失敗。#b......br#外麵傳來了蒙古人的歡呼聲,他們在知道了這些漢人都是自己部落那顏的朋友後,就立刻湧上來了,想和這些人交易。

    這十條大的嚇死人的漕船上堆滿了讓他們眼紅心跳的物資,都是草原上的硬通貨。

    一木箱一木箱的茶磚,成袋子的鹽巴,還有一麻袋一麻袋的白米。都是草原上被瘋狂搶購的。

    尤其是白米,性涼,有潤滑腸道的作用,漢人經常吃不覺得,但是草原上的人總是吃肉,容易大便幹燥,非常喜歡用白米熬粥喝。

    “老爺讓我給你帶來一千口鐵鍋。說這個最好賣。”

    楊凡翻曆史書,看到俺答汗來入貢,訴說草原上衣用全無,氈裘不奈夏熱,段布難得。

    明朝自己記載的,生鍋破壞,百計被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貯水煮肉為食。……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擄掠,以得鍋為奇貨。

    因為明朝的控製鐵器出口政策,草原上最值錢居然是鐵鍋,蒙古人缺鍋甚至被逼無奈,用皮袋子吊起來煮肉。

    “太好了,我在草原上待了十年,太了解這裏了。這裏什麽都缺,就是不缺牛羊和駿馬,隻要老爺可以把物資遠遠不斷的運來,所有的商道我都熟悉,不論是去漠北的喀爾喀五部,還是去漠西蒙古,我都去過。”安三溪高興地說道。

    “我的士兵雖然是新兵,但是都經過了一個月的高強度訓練,每人都打過上白發的鉛彈,而且軍官都是老兵。如果你有軍事行動,我們可以參與。”黃三說道。

    “這附近有兩個大一些的部落,一直在欺壓我的這個部落,仇恨很深,但是他們的人很多,大概有三千多人的兵力,我門隻能忍耐。”安三溪說道。

    “你現在能組織起來多少騎兵。”黃三問道。

    “騎兵小隊三十人,部落裏的男丁......家丁連老頭都算上有一個。壯年婦女有一百人左右可以上陣。”

    黃三算了一下,說道:“一共七百多人,差不多夠了,我這次帶來的五百人都裝備了新式的定裝子彈燧發槍,射速一分鍾能到四發,如果你們能保護我們的側翼,我列兩排的橫隊,可以抵擋住蒙古人的騎兵。明天我們就出發去進攻這個部落。”

    黃三有些擔心的說道:“你有把握。”

    “我這個營是新換裝的,每個中隊增加了一門鋼鑄造的三磅滑膛炮,可以兩個人拉著和推著前進,非常輕便,可以發射實心球形彈和霰彈,射程五百米。宋應星說可以擊穿建奴的盾車。我有把握對付三千蒙古招募的牧民兵。”

    “好,明早我們就出發,去找喀喇沁部額爾根台吉的部落複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