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本地的流民被吸納去修建水庫和選礦之後,外地更多的流民奔著遵化而來。

    這兩年天氣越發寒冷和幹旱。官府的稅收愈來愈繁重。

    平均氣溫每下降一攝氏度,農作物就要減產百分之十五左右。這兩年平均氣溫下降了四度,情況非常可怕,很多地方農業生產下降了一半還多。

    再加上士紳們荒年更加的瘋狂兼並土地,這兩年大量的農民因為債務而失去土地,被迫淪為流民。

    以前流民隻能去拉纖,在冰冷的河水裏光著身子拖著沉重的漕船,直到因為饑寒交迫而死去。

    但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就是來遵化尋找生路。遵化從夏季開始一直在招工,不停的招工。

    沒有人知道為什麽。

    隻是知道去了就有事情做,一家老小都可以活下來。

    進入冬天以來,到處都在糧食漲價,偏偏遵化居然糧食出現了小幅的降價。一種叫玉米的新糧食以一文錢三斤的價格開始出售,每家可以憑借戶貼一天一次購買二十斤。

    有玉米碴子和玉米麵兩種種類可供選擇。

    可以煮粥、可以蒸饅頭、發糕。還可以做出口感香甜的玉米麵貼餅子。都非常的美味。

    很多酒樓甚至從賣糧食的興禾糧店那裏領到了玉米的食譜。尤其是燉河魚貼餅子,那真是一道美味啊。

    大街上也出現了烤玉米的攤位,賣爆米花的攤位,賣玉米麵饃饃的攤位。這些都是興禾鐵廠、礦場的工人的家屬。她們推著小車,把這些吃食便宜的賣給碼頭工人,以及路上的行人,賺錢來補貼家用。

    興禾係的工人家庭收入獲得很大的提高,他們工錢相對較高,家屬都有賺錢的事兒做,子女都去幼兒園和興禾書院免費讀書。

    這些人成了大明朝第一批全日製的產業工人。他們的收入也保障了他們具有購買力,這又導致了遵化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

    遵化潛移默化的變化,逐步擴散到周邊。

    周邊各個府縣的百姓以及流民最近聽到消息,遵化需要的礦工數量突然大幅度的增加了,大批周圍各個府縣的流民和城市貧民大量的湧到了遵化來。甚至連大名府的流民都有上千人聚集成團趕了過來。

    大名府就是後世的邯鄲市,離著遵化可是夠遠的。更不用說遵化周圍的流民了。

    甚至天津都開始出現了纖夫不足的情況。河道總督和天津總督衙門都開始擔憂明年開春後纖夫數量不足的問題。

    每年官府和士紳們都要出糧在冬季賑濟災民,主要是防止餓死凍死的太多,影響明年纖夫的人數,進而影響大運河的運輸。

    但也不能讓他們都吃飽,畢竟餓死一些有利於保持低廉的拉纖價格。

    所以他們精準的計算著每年新加入的纖夫行業的流民數量,每年纖夫的損失數量,以及他們賑濟災民的規模。

    既要保持足夠的勞動力保障運河的運輸暢通,同時又要用每年餓死一部分人來對整個纖夫群體保持足夠的壓力。

    可今年的情況變了,如果他們不拿出更多的糧食來賑濟災民,明年可能就沒有足夠纖夫逆流把漕運的糧食拉到通州區。

    這千裏大運河的最後那一段就會成為擺設,導致大量的糧食和物資堆積在天津。

    可是拿出足夠的糧食,很多人舍不得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