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能行千裏、拉稀寸步難行:各位,插一句啊,其實燧發槍的精度是比火繩槍是下降的,具體原因不明,但是你們可以去查,有大量的曆史記錄,清朝為什麽遲遲不願意裝備燧發槍,這玩意明朝末年就有了,就是因為精度下降了。一鴉戰爭的時候清軍敗得那麽慘,不是火繩槍真的和燧發槍沒法打,而是八旗綠營完全爛掉底了。

    美第奇家族的美少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射速快就是硬道理,照樣淘汰火繩槍,機槍還不是同樣沒有步槍準。清朝乾隆皇帝攻打緬甸人,緬甸人一向以軍無紀律,訓練極差著稱。但清緬戰爭時,緬甸燧發槍手仍憑借高射速給予清軍火繩槍手以極大殺傷。

    憋尿能行千裏、拉稀寸步難行:燧發槍早期還有發火率的問題。燧發槍因為采用機械打火,導致發火效率不高,盡管後來逐漸改進,但基本也隻能把啞火率降到3%~5%。而火繩槍基本是100%發火。

    燧發槍有轉輪打火和燧石擊發打火兩種。早期打火率隻有一半。燧發槍的擊發率是大問題,士兵們在戰場上使用燧發槍射擊時,最高隻能保證80%的擊發率,常常會因為風吹、雨淋、火藥受潮、擊發藥放少、忘放子彈、燧石破損、火門堵塞和士兵緊張等原因而發射失敗。

    楊凡看到這裏基本搞明白了,火繩槍是怎麽進化到燧發槍的,就是兩點。第一簡化繁瑣的操作步驟。第二極大的提高了射速。

    他心裏其實已經有所取舍了,他手裏現在有卡車減震用的彈簧鋼片。都是二愣子收廢品弄來的,數量很大。這些現代的彈簧鋼來做擊錘彈簧機構,可以保證極大地提高機械性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瞎火問題。

    這樣的話確實沒有必要從火繩槍一步步走到燧發槍了。楊凡決定直接從燧發槍做起。

    這段時間,大量招收的流民裏邊,工匠都被甄別出來。鐵匠營已經有了一千五百餘人了。這麽多人打造槍管和燧發機,極大的提高了產量。

    這段時間成功的做出來一千隻燧發槍步槍和五百隻燧發槍手銃。

    這批手銃裝備了團練的軍官。

    而帶刺刀的步槍則裝備了團練保留下來的老兵。

    此時張疙瘩看到每個小隊都有一夥老兵,手持著帶刺刀的燧發槍步槍時,心裏充滿了信心。

    每個小隊第一排是包鐵盾牌,可以擋住敵人的弓弩和火槍射擊。第二排是使用燧發槍的老兵。可以打擊150米到30米的敵人。

    這射程和精度足以壓製弓弩。當敵人衝到三十米內時,第三排的民兵用九連發的火門槍步槍密集發射糊臉。然後燧發槍還能在打一槍。

    最後所有人上刺刀衝上去肉搏。

    完美。

    雖然隻有一千八百人,卻讓他覺得即使對上整個甲喇的建奴也不膽怯。

    看著部隊已經集結完畢,張疙瘩大吼一聲:“開拔”

    www.biqiuge8./book/75359479/671705705.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