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深秋,楊凡已經把周圍能夠買到的蔬菜都買光了,甚至影響到了周圍幾個城市的蔬菜供應。

    穀  楊凡把這些菜全部用來醃製鹹菜。勉強可以維持到明年開春。

    這個年代的蔬菜很差,像大白菜長的稀鬆,一棵菜沒有一兩斤沉,究其原因是這個時代不懂得把白菜捆起來,讓它長大長致密的辦法,後世一棵白菜五六斤甚至十來斤是常有的事。

    淩晨流民們天一亮就都起來吃飯,每個村子都是五百人組成一個大隊。由一名團練老兵管理,每天早上按照家庭集體排隊到村廣場打飯。

    現在村子的管理模式確實真的和生產隊一模一樣,沒有工資,靠積累工分到年底給予獎勵和兌換物資。

    大家集體吃食堂,集體發布匹、取暖柴薪等福利。

    村食堂在戲台下一字排開幾口大鍋,鍋裏煮著粉碎的高濃度玉米碴子和芸豆粥。之所以給他們吃玉米碴子粥,主要是應為陳糧裏玉米最便宜,另外芸豆富含人體可以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和鈣,這些都是應對缺乏蔬菜的辦法。

    中午發玉米麵烙的發麵餅子。

    晚飯是雜糧飯。

    菜基本是沒有的,每餐隻發放鹹菜。每隔幾天才會有水煮的野菜作為副食。

    這個季節野菜馬上也就沒有地方挖了,副食很快就要斷絕。

    這些流民壯勞力都調去修水庫了,主要是挖導流明渠和開鑿山體內的導流隧道。

    村裏剩下的都是婦女和老人、孩子,他們每天吃完飯就帶著玉米餅子和竹筒水壺(裏邊裝著茶水),背著竹筐,拿著五齒釘耙、鋤頭、鐵鍬去整理土地。直到天黑前才能回到村子吃晚飯。

    吃完飯,然後回家睡覺。

    他們一字排開在小隊長的帶領下到地裏用耙子把土翻一遍,把一尺深內的石頭都撿幹淨。這樣將來耕地時,地裏的石頭不會吧犁頭撞壞。

    這些都是重體力勞動,營養跟不上是不行的。

    楊凡最後從現代采購了一大批漁網,派人到周圍的河流用小船拖網,趁著沒有封凍趕緊捕魚,然後醃製成鹹魚儲存。

    至於專家們說鹹魚是一級致癌物也顧不上了。

    拖網捕魚基本可以做到沒有漏網之魚。

    楊凡特意把網眼放大,以免被絕戶網把魚資源弄沒了。

    這個年代河裏的魚還是非常多的,百姓吃不起魚,主要是因為缺乏高效率的捕魚手段。

    等北塘的那個船廠改造好了,以後可在海裏捕魚來改善肉食的供應。海產的營養更加豐富,對人的健康更有利。

    張疙瘩等人牽馬走進大壩工地旁邊的一個村子。大壩總指揮部就設在這個村子裏,這裏有養了上百匹快馬的通訊聯絡站。總指揮宋應星也住在這裏。

    這個村子裏的五百人都是拖家帶口的,基本沒有單身男女,其中壯勞力大概有百人上下。

    今天早上老兵隊長正在組織流民吃飯。每個村子都是一個大隊,都是單獨管理的,老兵們選出三十個人做為骨幹民兵,來維持本地的治安,營地裏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修建茅草土坯房子居住。

    村公所前站崗的民兵一看是張疙瘩來了,趕緊敬禮立正。

    “宋總指揮在嗎”

    “報告團練使大人,宋總指揮正在吃早飯,就在正廳”

    www.biqiuge8./book/75359479/671759821.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