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京師派來的欽差終於到了。

    楊凡和小娘皮到長青橋口迎接。

    三百團練出來了一百人列隊,作為儀仗隊使用。剩下的在鎮子裏維持治安,看押犯人。

    欽差的隊伍從京城來,要過運河,運河上有一座長青橋,過了橋,這邊的河岸都是貨物轉運的碼頭,再沿著一條土路走兩裏地就到了楊柳青鎮子。

    接聖旨這種事還得塗山月張羅,楊凡完全不懂的,塗山月拿出東廠的檔頭腰牌,直接找到鎮子最大的官--巡檢官。

    許巡檢差點沒給嚇死,前兩天鎮子開槍打炮的,巡檢司這個外派所就沒露頭。

    今天東廠的檔頭來找他,還以為自己犯了什麽事了呢。

    聽明白塗山月的意思才鬆了口氣。

    為了接聖旨把鎮子裏外整修一下,這是好事啊,連忙表示,組織民夫的事包在他身上。

    楊凡和塗山月、許巡檢商量好了組織了鎮子上的大小官吏以及士民百姓出來一起準備迎接的相關事宜,然後就開始動工修路。

    鎮子到碼頭的路年久失修,很不好走,總不能讓欽差團弄得兩腳都是爛泥吧。

    楊凡和塗山月商量了一下,決定修一修,給欽差團一個好印象,準備工作做的好這也是尊重皇帝、九千歲、和諸位大臣的一個態度。

    從古到今,接待領導事無巨細都要安排的妥當,因為這往往是領導對你的第一印象來源。

    楊凡提前兩天就派出團練和工人,以及本地巡檢官的下屬,在鎮子到碼頭的兩裏地官道上開始修繕,主要是填平道路的坑坑窪窪,把車轍溝填平,兩側挖排水壕溝。

    土地平整好了就開始黃土墊道,一層一層的把蒸熟的黃色黏土,鋪在地上,灑上水,然後用牛拉著石頭碾子把路碾平。

    楊凡不明白為什麽要把黃土蒸熟,許巡檢跟著解釋道,黃土裏邊有蟲子卵,如果直接用,這些蟲子孵出來就會挖洞破壞路基,隻要把黃土蒸熟,碾壓就不會再生蟲子,雖然眼前麻煩,但路也堅固,用個百年都問題不大。

    於是征用了全鎮的大鍋和蒸屜,用來蒸黃土,楊凡承諾每家給十五個純銅錢作為報酬。

    百姓們都很高興,兩天賺三分銀子的事情那裏找去。

    其實就是不給報酬,官府攤派他們也要配合的,更何況楊大人這是借著接聖旨給他們修路。

    這是難得的好事啊!

    天津建成兩百多年了,楊柳青鎮來過無數的官員,這些官員或從鎮裏經過,或到這裏轉運物資,百姓們給他們趕車,當挑夫,跑堂。

    百姓們聽到見到的官員們談論的都是哪家院子的姑娘漂亮,會伺候人。上官前兩天說的那句話是什麽意思。如何對付別的官員,怎麽把他們弄下去,把自己弄上來。

    這些當官的整天屁事不幹就是是琢磨人,把同僚們一個個的琢磨,琢磨透了一個再琢磨下一個。

    都琢磨透了就開始使壞。

    老話說的好啊,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懶不治學、善不為官。

    從來沒聽說過有大明的官員主動為地方著想,來到一地造福一方的。說要為百姓幹什麽事的。比如這裏的路要修了,那裏的河堤要加固了。除了變著花要錢,就沒有一個件讓百姓開心的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