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還在其次,關鍵是養了牛,花了錢,自己還用不上幾次。

    每到耕地時,鄉紳家的家丁打手,衛所軍官就把牛借走給他們自己的地用。

    農戶哪敢不借,否則挨頓毒打都是輕的,自己隻好用人拉犁耕地,還要自己買豆餅去借走牛的人家喂牛,借牛的不是自己家的牲畜不愛惜,不僅不給吃好的,還死命的打,榨出一份力是一份力。如果不去喂的。

    人家用完了,牛也就廢了。

    士紳老爺們用完了,衛所軍官用完了,就輪到四鄉的潑皮無賴,這些人農戶也惹不起。等都用完了,農時也過了。

    久而久之,沒有人再敢養牛了。都是用人拉犁。能種的地越來越少,大量土地拋荒。

    土地也不敢施肥,如果把地養好了,養肥了,恐怕就會招來禍事,因為士紳奪地,大明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幕悲劇。

    農戶隻能比著讓土地貧瘠下去,而不敢讓自己的地比別人家的好。

    大明就像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農業一年比一年萎縮。

    現在小小的亂石灘百戶所來了一個年輕的百戶大人,好像給了軍戶門一個朗朗青天。

    讓一代代絕望而麻木活著的軍戶們,不再是行屍走肉。

    仿佛砸開了大明這座大監獄的牆壁,一道陽光從裂縫中照射在他們的頭上。

    大人說了,以後所有屯田籽粒全部免除,重新給大家分地,按照二百年前他們祖先被太祖皇帝派到這裏的政策,一丁受田五十畝,而且都是水澆地。

    大人和兩位總旗正在安排木匠製造大水車。以後就能用上灤河的水澆地了,再也不怕幹旱了。

    大人唯一的要求是,所有糧食必須按照定好的平價賣給百戶大人。這個平價就是十年糧食價格的平均價。

    水澆地畝產能到一擔。如果能一年兩季,就能達到兩擔。一擔麥子能賣五錢銀子。五十畝兩季麥子就能賣五十兩,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算完這筆賬,軍戶們自己都被自己算出來的結果嚇傻了。好日子就像從天上掉下來一樣。

    這不就是老人說的當年盛唐的府兵製嗎,真給分這麽多地,就是自備馬匹、武器、鎧甲軍戶們也負擔得起。

    楊凡不用收他們的屯田籽粒,因為楊凡以後有的是東西要賣給他們,隻希望他們有購買力。

    盡管整個大明都在沉淪,但自己這塊一畝三分地上自己說的算。

    楊凡知道不是氣候變化導致了現在大明的困境,也不是天災導致的整體衰落,而是不合理的現實導致所有人都在讓情況越來越壞。

    楊凡下定決心從這個小小的百戶所開始,從這三百戶人家開始,一切重新歸零,啟動新的遊戲規則,就像一顆新的萌芽彎彎曲曲的躲過壓在頭上的石頭,最終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www.biqiuge8./book/75359479/676523950.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