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十一郎:啥是濕式混合法、啥是顆粒藥,啥是栗色藥。

    國風美少女:灑家來給你解釋,幹式混合法就是把原料精細的磨成粉末然後攪拌。濕式混合法就是加水攪拌。顆粒就是把粉末加工成小顆粒。

    栗色藥使用柳樹的木心幹餾製成的碳粉做的,主要是燃燒穩定性好,非常適合做推進藥。所以建議你用濕式混合法,加以顆粒化的栗色藥來做發射藥。

    楊十一郎:顆粒藥有啥好處呢。

    國風美少女:粉末藥中的硝石容易吸水受潮而失效,搬運時振動,各種成分的重量不一樣會分層。重的下沉。這樣火藥就還原成了多種物質沒法用了。

    粉末狀的黑藥在槍管內受力時很容易擠壓在一起,這樣在點火時會因缺氧而無法完全燃燒,好多沒有燃燒的藥跟著子彈噴出槍膛。這降低了藥的威力。浪費嚴重,抬高了軍費成本。

    早期槍手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都會避免將藥裝填的太緊,但太鬆也不行,因為這也會降低藥的威力。

    最好的操作就是在往槍膛裏裝藥時故意不裝太滿太緊,不過這雖然可以發揮出藥的威力,但對槍手的經驗和技巧要求很高,普通人難以學會。

    顆粒藥空隙大,氧氣充足,燃燒充分。燃燒持續好,能量穩定輸出不容易炸膛。

    索倫大帝:後來藥進步了,槍就可以做的長了,增加了射程。

    英國人做過實驗,使用的是13世紀晚期配方。藥分別采用幹式混合法和濕式混合法配成,子彈則分為鉛彈丸和鋼彈丸(中世紀晚期被當作穿甲彈使用)兩種。

    射擊的靶標則是2.54毫米的軟鋼板,射擊距離為9.1米。幹粉混合的藥啞火相當高,四分之一的啞火。

    弄濕了攪拌做成的藥則啞火率極低。濕式混合的藥表現更可靠,測試中啞火率低於10%,而且燃速更快,槍口初速更高。

    測試中,鉛彈的初速波動很大,這可能是鉛彈不規則的外形導致的。在測試中發現火門槍在9.1米的距離上還算是準確,但超過這個距離就不清楚了。

    代表15世紀晚期火門槍的15英寸火門槍槍口初速要比代表14世紀火門槍的5英寸火門槍高出50%,這主要就是火藥的進步。

    而且5英寸火門槍5次擊中鋼板,卻沒有一次擊穿鋼板。10英寸火門槍14次擊中鋼板,隻有6次洞穿。而15英寸火門槍8次擊中鋼板,有5次洞穿了鋼板。

    也就是說你的九節連發銃最前邊的裝彈要距離槍口不低於381毫米才能保證威力。而且使用距離不要超過十米,否則就不知道打到哪裏去了。

    楊十一郎:明白了,這麽說我的設計是失敗的。

    索倫大帝:不見得,我覺得你的設計還是有很大價值的,隻是定位錯了,使用的場合不對。

    第一步兵近距離搏鬥時,九節連發銃的精確射程超過長矛的長度,而且火力連續威猛。還是有很大價值的。

    建議你給這個槍裝上護木和槍托。單純當做步槍來使用,用槍托抵肩射擊,另一隻手就可以解放出來點火。而且有護木也不燙手。

    另外這種槍手需要刀盾兵在前邊掩護。他在後邊發射,這樣效果更好。加上第三排長矛兵也可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