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你說叫什麽,宋應星”楊凡靈光一閃,這不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嗎。

    “是的,他們兄弟很有才華,可是運氣不好”劉先生歎息著說道。

    劉先生娓娓道來,原來,這兩兄弟是江西人。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宋應星與兄宋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在一萬多名考生中,29歲的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諸生中隻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

    鄉試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當年秋他們便前往京師應次年丙辰科會試,但卻名落孫山。

    他們決定下次再試,為了作好應試準備,宋應升、宋應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當時任洞主的是有名學者舒曰敬。

    經過充分的準備後,二人再次參加會試。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是神宗在位時最後一次會試之年,宋應星弟兄與江西其他考生齊會京師,但二兄弟仍未及第。

    此後,他們於天啟朝多次再試,均告失敗。

    目前兄弟二人準備留在京城準備崇禎朝的會試。再繼續碰碰運氣。

    因為宋應星喜歡考察手工業的各種技術,目前兄弟倆正寄居在李先生的一個朋友家裏,考察遵化冶鐵技術。

    楊凡不知道的是,崇禎初年的會試,兄弟二人再次落榜,從此遂絕科舉之念。離開北方回到江西,從此在沒有離開江西。宋應星一心研究工農業生產技術,開始著書立說。最終編撰了《天工開物》這部十七世紀的大百科全書。

    “你那位朋友是做什麽的,”楊凡問道。

    “嗯,在街上擺攤算卦,也給人代寫些書信什麽的。他也姓宋。是宋氏兄弟的遠方親戚。”

    “嗯,吃完就去看看吧,也是個識字的,要是水平可以,也可以一並來做個先生,教教孩子讀書。”楊凡心裏其實是對舉人缺乏信心的,尤其是向宋應星這種大牛,並不抱太大的期望。

    這時候,湘瑩進來說道:“老爺,有個小胖子找你,說是您的朋友。好像姓魏”

    “嗬嗬,原來是這小子,讓他進來吧”楊凡一笑,這段時間太忙,都把這小子忘了。

    “楊大哥,你不夠意思,說好了,來找我的,怎麽這麽多天不見人影。”人還沒來,聲音先進屋了。小胖子還是那麽自來熟。

    “咦,卵火熇,太好了,我最愛吃了,給我也來一碗。”

    “什麽卵火熇,你是說蛋炒飯嗎,湘怡給富貴少爺盛一碗。”

    “這是什麽,我來嚐嚐”小胖子夾起一筷子拍黃瓜放入口中。“哇,好吃,又鮮又脆,這是什麽菜。黃瓜還可以這麽做”

    “這叫拍黃瓜,是一道涼菜。”

    這時蛋炒飯也來了,蛋炒飯配上拍黃瓜簡直就是絕配。

    “喔喔,好吃,真好吃”小胖子吃的酣暢淋漓。

    “他們住在哪裏”楊凡問道。

    “就在石獅子胡同,離這裏不遠。”

    “好吧,咱們去看看,我也對這位喜歡工農之學的舉人很感興趣。”

    “呃,楊大哥什麽舉人,我也去,我也去。”小胖子嘴裏都是炒飯和拍黃瓜,腮幫鼓鼓的含糊不清的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