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還處在考慮當中,估計一兩年不會有動作,因為我還要了解使用人的信息反饋,畢竟精通此道的人,是能夠覺察出來製琴匠人的水平高低的,不是出自一個人的手藝同樣也能辨識出來。在沒得到海外那些名人使用後的意見反饋之前,我還不打算讓別的人加入製作過程!”李忠勝說道。

    他說過,像他這樣“做吉他”,如果是當成一項愛好的話,大概比玩跑車、高爾夫還燒錢。

    但他不同,玩物喪誌,但事業不計得失。

    做吉他,是他下半人生的事業。

    既然當做人生事業來做了,有謹慎的工作態度也可以理解,畢竟每一把琴他都是當做藝術品來製作的。

    因為在李忠勝看來,雖然都是幾塊木頭加六根琴弦,但每把吉他都有自己的脾性。

    同一個琴師,在不同的階段和狀態下,對琴的理解也不一樣。

    “手工”對手藝人的“折磨”,是隻有真正做起手藝人才能體味到的。

    劉清山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可,但能不能讓他一樣地接受是另一碼事。

    在他的觀念裏,生意是生意,藝術品是藝術品,兩者完全可以分別來看待的。www.ggdown8.org

    隻不過,他並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對方辯論個是非曲直,原因很簡單啊,他可沒時間浪費在跟自己無關的問題上。

    但在取了琴之後,劉清山還是跟李忠勝說了這樣一番話:“從音樂產業來看,吉他是創作人拿來記錄時代感情的重要工具,說穿了,吉他本身是沒什麽價值的,吉他真正的價值是建立在音樂人身上。然而,國外做的吉他,對於琴的美感、審美觀都是國外的人訂的,那麽屬於東方人的審美觀又是什麽?適合華人的吉他音色又是什麽?”

    李忠勝的眼前一亮:“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因為一直沒有人去做,所以都慣用西方的觀點來看,但是西方人的聲線跟東方人很不一樣,比如Blues中黑人的音色特質是華人少有的。”

    “華人也有好的製琴師,更何況吉他在流行音樂有很重要的地位,不應該一直都由國外主導!”

    “所以我想將30年來與音樂人及吉他手合作的自身經驗,融入到手工吉他製作,為華人打造不同於西方的吉他審美觀。你有什麽建議?說來聽聽。”

    “我能有什麽建議,不過既然基本構造不能改變,那就從別的地方想辦法。比如上弦枕、下弦枕、弦鈕甚至琴頭,都可以有華國風的存在吧?當然了,彈琴我會,製琴卻是門外漢,說錯了也可以原諒的吧?”

    “哈哈哈,這個主意就挺好!其實我明白你的意思,有了自己的風格,大批量生產就有了名目,私人訂製仍舊堅持我的親手打造,這流水線吉他也能因為風格的獨特性,有了生產和銷售的理由。”

    “那是你的認為,在我眼裏你可是我的前輩,稱呼一聲老大哥是你給我的麵子,但在製琴方麵,在我眼裏你是藝術大師!”

    “好吧,你姑且一說,我姑且一聽,就不要再往外傳播了!”

    “可我聽過一個關於你的訪談,裏麵你說過音樂這個行業,是十個天才,伺候一個傻瓜的行業,你看過大量的年輕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但這行業最好的位置並不是當歌星,可是大家都隻想當歌星,這是挺愚蠢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