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麵劉清山自己是不需要學習的,因為他的境界實在太高,完全可以做到被動式的動作場麵的拍攝方式。

    比如正式拍攝的時候,他不需要任何事先的動作設計,跟他對打的人完全可以自由發揮,由他來被動地做出各種應對招式。

    而且他早在兩年前就能做到完全的收放自如,明明一拳狠狠地打在了人身上,對方卻不會感覺到一絲的痛楚。

    並且所有的高難度動作的體現,均是由劉家班替身完成,因而可以說由他拍攝的動作片裏的其他功夫演員是最幸福的了。

    因為跟他的對打戲沒有被傷到的可能,甚至你完全可以大膽地做任何花哨的動作,他都能配合出同樣精彩的動作來。

    但是今天來這裏,劉清山的主要目的卻不是這些,而是過來送劇本的,而且把大部分主創召集來,也是為了把劇本打磨得更精致一些。

    原版劇相比第一部,在整體上顯得更飽滿,也增加了以家庭為中心的樸素元素和幽默色彩,平凡中見真情,也讓人看到了導演的真誠。

    除了黃粱等人一身“潮男”裝扮有些不合時宜,影片並無太大硬傷。

    甚至在結尾的高潮部分,再一次出現了影迷在第一部中為“葉問”鼓掌的場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隻是不足之處同樣存在,比如功夫片公式化的問題,劇中人物和部分情節比較“二”的問題。

    以及沒有真正的故事和人物,

    兩段式的結構太顯著,以至在上集大受好評的溫馨細節與小幽默技巧,無法在故事主線裏有效連接起來。

    固然,功夫片觀賞的主體是精彩絕倫的技藝對拚,隻是時代在進步,今天的觀眾早已經不會在看完故事給予的對戰緣由之後,立即認可並感同身受起來。

    於是故事的邏輯性和為何要參加兩場擂台賽的理由合理性,就是接下來要集思廣益的地方。

    之前洪大寶等人隻是得到了大部分的故事梗概和各個人物設置,關於整個劇情的詳細部分是屬於商業機密,沒有哪一個劇組會早早泄露出來。

    這一次也是如此,但也因此落入了香江功夫片慣常的拍攝套路和程序化的問題當中。

    葉問係列是嚴格跟香江傳統功夫片區分開來的,在電影內涵回歸功夫電影的本源,那就是講故事,劇情至少能體現主角獨特個性、世界觀的俠客風采。

    同時,在功夫電影銀樣蠟槍頭林立的當下,中華功夫現在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葉問係列的另一個突出點就是打,如何打得好看,打得夠味,就足夠了。

    因而在大家集中觀看完整個劇本後,就對劉清山提出來的部分情節的添減,展開了熱烈討論。

    這些參與的人當中,還有一位比較特殊的人物,他就是片中洋人拳手龍卷風的扮演者達倫·薩赫拉維。

    他是一位活躍於亞洲的英倫藉動作演員,熟悉多國武術,微妙的是原

    來在大約二十年前,他與原主角甄自建已結下片緣。

    二十年前,他曾經跟隨甄自建學過拳,算是沒有真正拜過師的老外徒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