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劉清山的第二首歌緊跟著而來,這同樣是一首他剛剛“創作”不久的新歌,但相比前一首歌,濃烈的民族元素更濃一些。

    盡管歌詞部分全部使用的華語,曲風也更趨向傳統民歌。

    可歌曲中從歌詞到編曲,都充滿了典型的藏族民謠元素,其所涉及的“瑪尼石傳說”“三生緣因果”等,又帶有藏族佛學的宗教理論,為傳統情歌中添了一份神秘色彩的同時,也帶給現場的人熟知能詳的喜悅感。

    太陽的雅魯藏布啊

    月亮的日喀則

    思念的唐古拉山吼

    愛情的獅泉河

    神聖的布達拉宮

    那多情的拉木措

    永恒的珠穆郎瑪峰上采雪蓮一朵

    天上的雄鷹高飛

    地上的駿馬馳過

    親熱的酥油茶香飄過高原的部落

    歌詞裏的字裏行間,無不在體現著當地人最熟悉的場景和畫麵。

    相比現在盛行的粗狂豪放的蒙古族歌曲,藏族歌曲本身便因其宗教基礎與地域特色而別具一格,此次再融合現代音樂中的時尚元素,更是令人產生眼前一亮的驚豔感。

    劉清山的嗓音裏,也運用了典型的藏域民族特色的發聲和技巧,柔韌通透的嗓音,也成為區別於其他歌手的獨有特色。

    而且中規中矩的獨唱之後,後台的所有演員都走出來參與了合唱,一邊唱著還一邊跳著鍋莊舞,一下子就把這首歌演繹成了大型民歌廣場舞現場。

    鍋莊舞是藏族較為古老的原始歌舞之一,據說早在宇宙形成時就已經產生了,因而在這裏連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都會跳。

    再加上演出主辦方事先安排在觀眾席裏的人推波助瀾,因此轉眼之間整個拉魯校園就變成了舞蹈的海洋。

    這首歌也是劉清山在昨天錄製好的歌曲之一,在舞台下麵的歡樂氣氛蔓延起來之後,他就引領著一眾演員走下了舞台,之前的現場演唱也變成了錄音播放。

    趁著人們在翩翩起舞的時候,拉魯小學的學生老師們與工作人員們,也在飛快地收拾桌椅板凳。

    此時的校園內已經擠進來好幾千人,這麽多的人們一起手拉手跳舞,需要更寬敞的舞動空間。

    鍋莊舞的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主要的動作就是圍繞甩袖來進行,表演時常常有幾十人、上百人共同參與。

    舞者的袖子較長,拖在地上,舞蹈甩袖幅度大,動作優美瀟灑,手臂旋轉自如,運動路線變化多樣。

    腿部的動作幅度也較大,需要配合著手臂的甩袖作抬腿、撩腿、轉身等大幅度的跳躍、移動,動作路線以弧線為主,周身協調配合。

    整個舞蹈節奏鮮明,氣勢磅礴,將男性舞蹈陽剛帥氣和女性的秀麗活潑之美充分展現出來。

    具體表演方式是男女圍成圓圈,或男女各圍成小圈,男女各有一能歌善舞的“卓本”(領舞人),按順時針方向起舞。

    男隊唱跳時,女隊隻跳不唱;女隊唱跳時,男隊隻跳不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