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劇情,連劇中奸詐巨猾的站長吳敬中看到這一幕時,都緩緩起身,注目肅立,扣上了原本敞開的風紀扣,表示敬意。

    而據他的扮演者馮恩河事後解釋:“我幾乎都快忘了劇情,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被劉華的表演帶入進去了,渾身都是麻的。剩下的表演都是處於下意識的本能!”

    由此可見,劉華在這一段鏡頭下的表現有多出色。

    這段劇情的拍攝甚至是一遍過的,中間沒有絲毫的停頓,一氣嗬成的順暢,隻把監.視器前的劉清山看得幾乎忘記了喊哢。

    秋掌櫃有如此表現,也全都是有原型人物的,而且多不勝數,無數革命先烈在殘酷的鬥爭中,麵對無法完成使命的局麵,果斷選擇了流血犧牲。

    因為他們堅信,隻要組織還在,就會有新的同誌接替自己完成使命;因為他們堅信,隻要鬥爭到底,就一定會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

    拍這段戲的時候,很多人都哭了,尤其是負責場記的幾位女性,更是悲到嚎啕大哭。

    不需要後來的正式播出檢驗,人們已經知道這段劇情會從此成為這部劇集裏的經典場麵之一。

    對於劉華本人來講,他也成功地通過這部戲,把自己今後的戲路完全拓展開了,相信即使沒有劉清山的幫助,日後也會接通告接到手軟。

    或者說,這段劇情的表演,遠超了原版帶來的人心的震撼效果,這也是劉清山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劉華在當天專門為他舉辦的殺青宴上,一開始還是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他在人情世故上的八麵玲瓏,但在有酒意上頭後,一度失控到哽咽難言。

    也可以理解,他的前半輩子始終是扮演各類不起眼的配角角色,草根小人物和壞蛋的形象幾乎成了他身上的符號。

    但自從參演了這部劇,他知道自己的機遇來了,盡管這種變化在他四十幾歲才姍姍來遲,卻從此讓他擁有了可流傳後世的經典鏡頭畫麵。

    相比今後的發展,這種對於雋永片段的永留人間,才是每一個癡迷於演藝事業的演員的一生追求。WwW.

    這位年輕時曾當過兵,做過工人,還下過海的最普通的草根演員來說,是一種多麽偉大的終生記憶。

    戲份雖然殺青了,但劉華一直還會待在劇組裏,他對劉清山安排自己兼顧劇務的職責,是有深刻理解的。

    而且他在社會上混了這麽多年,對於自身有什麽優點一清二楚,當然會明白自己被看重的原因。

    故而,他第二天就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劇組的日常運轉方麵,他覺得劉清山的安排,並沒有讓自己脫離還是一名演員的本質。

    在這個行業沉浸了二十多年的他,對普通演員能有一個靠譜的身份加持有多重要。

    他更明白劉清山看上自己的原因,就是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怎麽可能長時間地把自己留在劇組劇務這個位置上。

    所以,他的工作態度相當積極,很是幫著劉清山省去了很多心思。

    又是一個月之後,該劇正式殺青,劉清山在橫店的王家閉門剪輯了一個多禮拜,連家也沒顧得回,就立馬趕去了香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