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雖然隻是個釘子,但非常堅實,無處不在地滲透於劇情中。

    劇本參照了沈醉的回憶錄《軍.統內幕》也是事實,不過那是人家原著的功勞,跟這一版本的劉清山沒什麽關係。

    這部劇集,基本全景式地反映了軍.統的鉤沉、監聽、抓捕、搜查、訊問、肅貪、戰後接收、軍統幾大派的內鬥對下級機構的波及,以及與軍方各方麵的關係。

    很多細節都得到了真實的還原,環環相扣、風雷激蕩的台詞裏,幾乎每一小段都有曆史的楔子。

    它們大多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出現的,比如“康澤和蔣經國鬥法”,“李士群活著的時候,給你派過電台嗎?”,“梅樂斯和我說過”,“你的老同學餘樂醒(軍.統青浦首期培訓班班主任)”等等。

    這樣的穿插不勝枚舉,甚至連餘則成提供給八.路軍辦事處的特務名單時,每個人物的名字也非常具有當時的時代氣息。

    劉清山特意提出這一點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在提醒大家要當作曆史正劇來拍,要尊敬曆史,敬畏曆史,才能達到跟當時的時代氣息無限契合的氛圍效果。

    原版脫胎於一部小說,在劇中的主角人設上,對於翠平人設的調整和修改是最大的。

    她不再是粗俗的,抽旱煙一口黃牙的農村悍婦,這樣的形象觀眾不會對其產生同情,也不會容許她和文質彬彬、有能力的餘則成談戀愛。

    於是翠平在劇中成了搞笑擔當,她的某些粗俗和沒見識,變成了一種可愛,她隻是摳門、直爽、大大咧咧、有著堅定的革命意誌。

    當然她還有小女人的一麵,她也喜歡有愛情,雖然她不知道什麽是愛情。

    所以,餘則成和翠平被編劇賦予了更多的人性。

    在大局勢下,在革.命任務下,他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物.

    也會有煩惱,會有拌嘴,會有小情緒,小心思,兩人互動的小把戲,給整個故事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接地氣的元素。

    隻有故事中的人物更像身邊的人,我們才會有代入感。

    不用代入到那個年代,隻需要代入到身邊的鄰居,一個沒讀過書的農婦和一個教書的老師成了一對夫妻,磕磕絆絆,爭吵不休,還有某些時候不合時宜的恩愛,都那麽真切動人。

    劉清山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把這些當做了主題,他知道餘則成和翠平才是整部劇中的最大看點,解決好這兩個角色,自己拍出來的這一版,就至少有維持原作品質的可能。

    這是他第一次執導電視劇,因此才會這麽不厭其煩地多費口舌。

    在敘事時長方麵,電影更像是短篇小說,更容易形成精煉的、衝擊力強的事件性敘事。

    而電視劇則是長篇,需要形成具體的、細膩的人物性敘事方式。

    比如這部30集的《潛伏》,首先就得將30集分成10-10-10的宏觀結構,而在每個10集中,可能又會細分為幾個集數段落。

    這幾個段落之間構成基本的敘事節奏,最後細分到每一集,再形成這一集基本的敘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