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難怪,付老爺子可是小學課本上的人物,關於他的更多事跡連外國人都知道,這裏的人絕大部分,也都是在他和他的那一輩人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

    像他這個層麵的人,下到地方上的正常流程首先是巡視,或者說考察。

    於是大院裏的一些部門設置,就是首要的參觀對象。

    這裏雖然不是電影製片廠的廠區,但相關機構的牌子一應俱全,像是製片室、總調度室、生產辦公室、生產處、生產調度室、外協辦、宣傳發行科、物資供應科及資料室之類,名目齊全,一個也沒落下。

    將這些主要部門一一瀏覽過之後,就來到了另一道門前。

    這裏的部門設置就變成了演員隊、導演室、攝影室、美術室、製片室、化服道車間、置景車間的類似設置,都是一些跟實際拍攝工作相關的下屬部門。

    劉清山對所有的這些都不感興趣,唯獨對那座足有商場那麽大的倉庫產生了好奇心。

    旁邊有介紹的,據說這裏是近兩萬平方米的服裝、道具倉庫,存有各個時期的軍服和華國曆代各式服裝約幾十萬套。

    並有三、四十年代,美軍、小島國軍和華國軍隊各類效果、道具槍炮等裝備,以及明清時期各類家具及軍用、日用各類陳設道具數萬件。

    不過,劉清山之前拍攝的《集結號》,所提供的服裝並不來自這裏。

    按照韓四爺的話說,他是從民間類似如中介的經營者那裏借到的。

    原因很簡單,一是這裏並不收存那種有明顯破損、汙垢的衣物,二是這裏的出借價格很高。

    反而像是其他民營影視城那樣的存在,常常有破爛一樣的各類服裝堆積如山,都是曾經的劇組演員脫下來就堆到一起拉過去的。

    這個時候,院外又匆匆跑進來兩個人。

    他們劉清山倒是認識,正是《亮劍》劇組的兩名老導演。

    這二人在外麵雖然名聲不顯,在業內卻是鼎鼎大名,均為紅星電影製片廠培養起來的國內第四代導演。

    到達後其中一人趕緊解釋:“片場今天去了很多人,迎來送往的很忙碌,接到領導電話的時候,我們倆就趕緊往這邊趕!”

    他們當然還沒資格靠近付老身邊,那位聽他們認識的中年人,也不敢高聲回應。

    好在劉清山及時出麵了,他跟付老介紹了他們二人。

    付老的情緒看上去很好:“這裏就不坐了吧,咱們還是直接趕去劇組!”

    這個影視基地建築麵積比橫店還大,各種年代的建築設計也更多,不過大都是跟戰爭片相關的居多,甚至連當年紅軍強渡鐵索橋的道具設施都有。

    也有類似如江南水鄉一帶的老建築,隻是數量很少而已。

    《亮劍》的劇組,就設在一個既像是村寨又像是驛站,很具有年代感的一小片建築群裏。

    經過的路上,劉清山甚至還看到了燒毀的城市和村莊的斷壁殘垣,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橋和炮樓,各種的老年間店鋪,掛著某某第一監獄字樣的建築群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