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連長,人我給你領回來了!”

    喊穀子地的是一名戰士,他身後正是跟著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九連新任指導員王金存,脖子上還圍著他在老家的老婆給織的那條紅色毛線圍巾。

    這算是陳祖名扮演的王金存第二次出鏡,若按照整片劇情,在此之前他還有一段跟穀子地在禁閉室裏麵的一場對手戲。

    那時兩個人還是頭一次見麵,穀子地是由於命手下槍殺了一位已經舉手投降的敵軍軍官。

    而這位王金存,則是由於生性怯懦,有畏戰行為被軍事法庭羈押。

    劉清山是考慮到陳祖名不像是那些內地演員,對於影片裏所涉及到的兩場戰爭的認知隻限於部分劇本的內容,僅有淺顯的對戰事的認知還遠遠不夠。

    因此他打算讓陳祖名親身經曆過殘酷戰爭場麵的拍攝後,再返回頭去拍那一段,才能更好的表現出王金存當時最令人置信的膽怯怕死的那一麵。

    這個角色其實還算是除了穀子地之外戲份最多的一個,是九連中唯一一個比較有文化的戰士。

    他原本應該坐在安靜的課堂裏讀書寫字,畢業後做一名出色的教師。

    如果沒有戰爭,他或許可以與妻子孫桂琴白頭偕老,侍奉年邁的母親以盡孝道。

    然而戰爭來臨了,王金存毅然離開學校上了前線,但因在戰場上不僅被嚇得尿了褲子,還由於沒有膽量拿起槍被關了禁閉,也因此得以結識穀子地。

    穀子地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嘲笑他,在接受了阻擊戰的任務之後,就向上級申請,將他帶到九連擔任連隊的指導員。

    在那場慘烈的阻擊戰中,王金存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眼睜睜的看著戰友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最後終於由膽小懦弱變得冷靜勇敢,最終與其他戰士一起奮勇殺敵,直至英勇犧牲,跟戰友們一同壯烈殉國。

    他誠實,也很膽小,卻是影片裏性格轉變最大的一個角色,也是形象非常飽滿的角色之一。

    而穀子地是典型的戰爭年代軍人形象。他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文化不高,性格直來直去但遇事冷靜。

    因為之前的攻堅戰,他失去連隊裏唯一識文斷字的指導員,於是在禁閉室裏就看上了這個有文化的畏戰逃兵。

    因而兩個人之間的那場對手戲,看似波瀾不驚,平平淡淡,卻對全劇都有一個承上啟下的貫穿作用。

    陳祖名盡管把普通話台詞背得溜熟,卻不可避免的缺少了一點劇中人物該有的真實質感。

    這種人其實在真實的戰場上很普遍,在一開始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膽怯,以及由此所遭受到的被人質疑和自我否定的雙重心理折磨,更能體現人在戰爭當中那種內心的恐懼。

    劉清山就是要讓陳祖名更真實的體現到戰爭的殘酷性,才會讓這個角色真正飽滿起來,被觀眾們徹底的接受。

    他有一個跟原版扮演王金存的演員多出來的優勢,那就是眉清目秀的書卷氣掩蓋下的一股子潛在氣質,這種氣質或許在戰場上一無是處,卻能很好的跟後來從老家一路尋來的妻子孫桂琴這個角色串聯起來。

    孫桂琴文靜善良但性格堅強,這樣一個有情有意的女人不會無緣無故的跋山涉水孤身找來,那個王金存身上一定有她念念不忘的東西。

    當然,明明壯烈犧牲,卻被算做了失蹤人口是最大的動機,但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這種千裏尋夫的行為就失去了更深入的意義。

    而陳祖名所扮演的王金存的身上,若多了一股文弱之外的氣質,就能把他跟孫桂琴這段影片裏並沒有著重著墨的感情,以潛移默化的形式體現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