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是如此,卞連錫也一直絕少拿出來使用,一是因為售價太高,並沒有多少商業價值可得,二是熬製工藝過於複雜,僅僅時間上就需要72小時不間斷的慢火熬燉。

    它絕不同於店裏目前正銷售火爆的其他養生湯,隻需要卞連錫配置好足夠分量的各式藥材,放置在大隻瓦罐裏就能一次性熬製出很多份,也不需要他親自蹲在爐邊看護火候。

    那個外人絕接觸不到的甲字號後廚區,十幾處爐火上都有一人抱粗細的巨大瓦壇,裏麵24小時不間斷地燉著十幾種養生湯。

    另一個隻有卞連錫自己才能進入的房間裏,還有六隻小型的爐具,那裏隻會熬製一些價格高昂的湯羹,同樣也是24小時從不關火。

    被他稱之為夥房的地方,則是高價從星級酒店挖來的幾位廚師,由這些人來負責客人們的一般菜品點餐。

    克拉姆同樣對卞連錫有很深的了解,而且去年暫住京都的那段時間裏有過深入的交流。

    今天看到老朋友,他給了個大大的擁抱,並且說話也隨意得很:“卞老,你還是嫌棄我身上濃鬱的咖喱味兒,這樣的反應很不禮貌!”

    卞連錫自有他的說辭:“我倒不是嫌棄,店裏也有咖喱口味的菜係,隻是我們道家跟佛家有著天生的距離感,用你們商人的說法就是競爭對手,離你遠一點完全是心理在作祟!”

    克拉姆哈哈大笑,望著有點不知所措的夫人樂道:“阿什米塔,你別聽他欺騙你,華國人是最沒有宗教儀式的人類,所以你也不要以信仰不同的心理跟他們交流,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你想象中的信仰觀點角度問題,而是單純的與人正常交往而已,就像是一家人!”

    英文裏並沒有忽悠這個詞,他把卞連錫的忽悠本意用欺騙來代替,未免有些詞不達意。㊣ωWW.メ伍2⓪メS.С○м҈

    阿什米塔果然神情鬆弛了很多,她之前打過交道的華人,就隻有劉清山,那種相處方式還真的是家人的類型。

    很快地,這位天竺婦人就深刻感受到了把烤鴨和廚師帶過來的毫無意義了,因為散人廬的任何菜係都是口味絕佳的,而且在品質上偏與養生,跟大油大膩的烤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飲食風格。

    烤鴨若是換一個環境食用,自是能體味出它的美食本意,但放在這裏的一係列飲食類型麵前,就顯得略有粗鄙而且缺乏健康意義了。

    於是她很不好意思的找到劉清山說出了這個想法,劉清山樂道:“沒有關係,廚師來都來了,品嚐一點不同的口味也很正常!”

    搞明白阿什米塔有點坐立不安的原因之後,卞連錫趕忙勸道:“其實我偶然間也吃些大魚大肉的東西,華國的飲食風格就是這樣,可包容一切不合時宜的事物,而後吸收融合,尤其在飲食方麵,更看重個人口味,與用餐環境關係不大!這裏不會有人介意的。”

    劉清山也是直白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我就比較偏好於火鍋、燒烤之類的大火大熱食類,不在於葷食的多少,而是喜歡那種口味!這裏的養生菜係我的理解是偶爾食用還成,吃多了就覺得有點過於清湯寡味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