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有人看到了劉清山的到來,自動閃出來一條通道。

    他來到後笑著說道:“我們現在拍的戲,雖不是宮鬥戲,卻也是古代貴族階級裏發生的事!說實話,這個劇僅是我在類似題材上的一個嚐試,在性質上僅僅是一個披著古裝外衣的言情劇!而接下來的《甄嬛傳》,才是一部可載入劇情史冊的真正大製作,權謀宮計充斥其間,步步殺機與人性的複雜貫穿始終,它的精彩之外,還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實際上相比較原版,劉清山對這部劇已經做了很多刪減。

    首先在主題上他就淡化了那些權謀宮鬥的形式意義,而是通過這些權謀宮鬥,來體現後宮女子的悲劇和封建製度對人的壓迫。

    連貴為皇帝都逃不出權力的枷鎖,為了皇位穩固不得不殺了自己的親兒子,何況這些宮內嬪妃娘娘們。

    而且同時淡化了的還有各種瑪麗蘇,尤其是和王爺談戀愛的那段,他則全部刪除了。

    他認為,這一段狗血愛情是原版整部劇的遺憾,所以他情願讓原本的七十多集因為這一段的缺失大縮水,也不願讓這一版的《甄嬛傳》出現巨大的劇情瑕疵。

    據說原著小說的作者,是一直被排斥當時的編劇把這段刪減的,劇集裏能夠保留下來就是由於她的堅持。

    或許這是作者本人個人喜好上的一種偏愛情緒,但做為剽竊者的劉清山,卻擁有原作者不可能提前知曉市場反饋意見的優勢。

    他的很多改動,都是基於該作品大火後的民間點評,或許在道德上有些對不起原著作者,卻竭力迎合了市場的觀看反應。

    在演員的人選方麵,他也有重大改變,就是頭一個就把皇帝的扮演者給排除在外,原劇裏最被人詬病的槽點之一,就是原版皇帝的麵癱表情。

    皇上是誰?各種妃嬪圍繞的中心人物!

    是的,沒錯,他有眾多頭銜:皇上,雍正,四郎!

    他是子民的皇上;妃嬪的丈夫;後宮妃嬪利益的給予者;天下人的生殺大權的執牛耳者;後宮妃嬪的中心;愛與恨的集結地。

    如果把後宮裏的妃嬪,比做等著主人打賞的哈巴狗的話(盡管如此比喻極為的不恰當),那麽皇上就是她們的主人。

    後宮的鬥爭之所以難,就在於沒有一個固定標準,而唯一管用權威的標準就是皇上。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總在此處極為恰當。

    皇上是不好評價的,因為他是皇上,用約定俗成的東西去看,他的話的權威性是當時百姓的共識。

    從皇上的角度來評價他,確實一位好皇上:一切都為了國家機器的良好運轉,殺貪官,啥想謀反和將來想謀反的人,評定羅布藏丹津叛亂,燒香拜佛求天降甘霖緩解旱情,為了平瘟疫,即便有罪之人也可以緩緩,經常在養心殿批折子,殺親兄弟

    。

    當然了,殺親兄弟

    這一點也可以理解成:為了江山社稷和大清江山的穩定,寧可殺了自己的親兄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