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劉清山若不是得到了超能造星儀,對音樂的認知也就是一知半解。

    如今雖然被係統逼迫得不得不走上這條道,但說他精通音樂也遠遠談不上,更不具備真正音樂人的思想境界。

    因為在他眼裏,如何去適應市場才是發展正道,去糾結何種音樂類型,或者各自的藝術魅力,他沒那個時間,更沒有興趣。

    在他的觀念裏隻有好聽不好聽之分,好聽且有人會跟風創作,就達到了他的目的。

    眼看距離十點整越來越近,由於還要有個跟樂隊溝通的問題,這一次的交談並沒有持續多久。

    不過劉清山探出了波爾的身體若有不適,主動提出來了幫他治療的問題。

    波爾是小毛病,無非是一點胃部、腰間盤的不適感,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在飛機上度過的人,有這些小毛病根本不叫事。

    他的治療也極其簡單,隻需要把真氣渡入遊走一圈而已,利用午餐間隙完全可以做到。

    劉清山的英文歌並沒有拿出“新作品”,隻是把泰勒專輯裏的一首歌唱一遍就是。

    隻是在華語歌曲上他用了點心思,不過也是早就準備好了的。

    這首歌就是中文版的《星星》,俄語的原版本該在兩年前出現,不知何故並沒有出現,但原歌者維塔斯這個人是切實存在的,而且早就盛名在外,為世人皆知。

    出於一名剽竊者的卑庸心理,他決定今後有機會把這首歌改回俄文版交還給人家,也算是回報給那位真正藝術家的一絲愧疚吧。

    首先登台的是夜願樂隊,利用這點時間,劉清山取出曲譜跟樂隊商量了怎麽配器。

    第一首歌無需商討,這半年多以來,他們早就熟悉了劉清山、金溪善、泰勒的每一首作品,以備不時之需。

    《星星》的配樂其實相對簡單不少,整首歌的重點在歌手的嗓音運用上,再者說了也不是什麽重要的演出場合,不需要太過複雜的配樂。

    演藝大廳雖說經過了嚴格的監場程序,不相關人等大都排除在現場之外,但一樣難保有人會利用職位之便,安插進幾位外人。

    因而在場的觀眾除了大批的記者和有關工作人員之外,還是有一些歌迷身份的人混入進來。

    不過隻要他們沒有高舉著應援標語和燈牌,不把一場記者會演變成追星現場,也不會有人站出來驅趕他們,甚至酒會式的宣發會的組織者還會主動地給他們端過去酒水飲料。

    現場有很多記者的身影,並且有專業團隊架設好了直播線路,據說品牌方把部分直播權售賣給了德國某個收費電視台,至於電視台有沒有商業動作他就不太清楚了。

    對於這個問題,劉清山同樣不怎麽在意,既然簽了代言合同,品牌方還不至於把自己的產品代言人的利益販賣出去。

    況且有限的演出畫麵被流出,反而利於他的作品宣傳,物以稀為貴嘛,一部新作品流傳的前提是引起市場的好奇心,然後才會具體到品質問題。

    市場連關注的興趣都沒有,何來的觀看流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