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山苦笑道:“問題是,我連指揮棒摸都沒摸過,更不可能對交響樂的指揮方式有過了解,您老這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吧?”

    周邊的幾個人都在善意的哈哈大笑。

    在翠西的周邊,他一位《芝加哥》的演員也沒看到,很明顯那些人正在化妝間裏忙活著上妝呢。

    隨即就聽到了關於這件事情的解讀:“今天來這裏是演員工會的主意,當然跟公告牌一方也是有過提前商洽的!按照演員工會的說法就是,《芝加哥》一旦上映效果良好,歌舞劇電影就會迎來一個集中噴發區,其實類似的情形早在2001年出品的《紅磨坊》就初現端倪了!歌舞片在商業和口碑上的強勁勢頭,會讓整個電影市場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藝術風貌,代表著好萊塢極高的藝術成就,是老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清山點頭認同:“藝術總是要發展的,電影文化總是在不斷創新的,不會因為一種形式的拘泥而停滯不前。幾十年逐漸衰落,以至無人問津,也勢必會迎來重新複興的那一天。”

    “對,這個觀點跟我們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想法不謀而合,即使隻能讓它偶爾發光添彩,也應該是我們這一代電影人不可推卻的職責,同時也能為很多在百老匯默默努力的人,指出了一條較為簡潔,迅速的成名發家之路。不然這門藝術就真正落寞了,就像你們華國的武術失去了大部分的傳承。”

    “實際上這也是公告牌雜誌社的共同心願?”

    “是啊,但凡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內心裏都深藏著一份對那個浪潮的懷念,它不僅是一段電影曆史,還是一個時代,一種文化,以及雋永的記憶封存!”

    “但我還是想不出為什麽找我出演的必要性!”

    “你是《芝加哥》的編劇,盡管也是基於舞台劇的脫胎而來,但依然展現出來做到了很多人都不能做到的改編能力。而且創作了裏麵的大部分音樂劇的獨唱與歌劇的詠歎調,說你不懂這種戲劇風格,這個理由你自己信麽?”

    “那些編曲也是基於舞台劇的基礎上略有改動而已,可我確實沒有跟管弦樂合作過,例如一些最簡單是指揮手勢,真的缺乏了解!”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舞台劇《芝加哥》裏麵的精髓部分,改編成了更適合大銀幕的形式,包括相關曲目都形成了電影該有的表現能力,適合劇情電影的發展需要,甚至能很容易的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讓其更加適於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的單獨吟唱,這一點對於未來歌舞劇電影尤為可貴!”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今晚讓我上台,是基於弘揚歌舞片的考慮?”

    “也是對你在成功改編的獎勵!要知道無論音樂劇還是歌劇的表演和存在形式,具有永遠高於流行音樂的優雅高貴,對於聲音和唱功也遠高於流行音樂。”

    “可音樂劇裏包含著很強的流行元素,才更通俗易懂,更容易引發共鳴。”

    “流行音樂的優勢不可否認,能夠取得共鳴我認為多與歌詞有關。有了歌詞,能夠讓不怎麽懂音樂的人們也基本可以理解其內容,從而贏得更多共鳴。但歌劇音樂大都是具有永恒的藝術價值的,有嚴謹的結構、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創作技巧,其音樂手段難度高於流行音樂,也是不爭的事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