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山笑道:“每個人都曾是在某個夜晚裏崩潰過的小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場啞劇裏的小醜,講述笑容背後的心酸,刻畫的小人物平凡卻又想不平凡,但無處讓自己受到理睬,越辛酸越難過,越鬱鬱不得誌。”

    陳奕迅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畫麵感,臉上的畏難之色果然就鬆緩了很多,也就又有了雀雀欲試的渴望。

    但對方的話還在繼續:“這首歌的高難度,已經注定了你以後不太可能經常演唱它,你的嗓音條件缺點是通透度不夠,屬於典型的喉上關閉唱法,高音有焦點但缺乏聲音根基,所以寬度有不足,就需要演唱這首歌之前徹底的開嗓,因而今天你首次接觸這首歌已經很不容易了!”

    貝寧頓接過話來:“你的優勢在於本身的音色,聽著很舒服,有娓娓道來感覺。這首歌唱到聲嘶力竭,脖子上的青筋都要爆出來了,才是應該要的感覺。那種內心狂躁到極點的羨慕嫉妒恨,非這樣無法淋漓盡致地表達。”

    相比劉清山的解讀,他的再度詮釋更貼近搖滾樂唱功技巧的拿捏感受,或許不專業,但把這首歌的粗糙之處很到位的形容出來了,相反更容易讓陳藝迅接受。

    當然這也不代表劉清山的話過於正統了,他是聲帶技術問題上的解析,貝寧頓更偏向於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的表達方式,講的是一種音樂理解,兩者的側重不同。

    陳藝迅雖然是參加歌唱比賽出道才接受過專業的聲樂訓練,但他天生就是一位善於使用氣息的高手,才能將本嗓音色完全發揮,具有穩定的演唱旋律的能力。

    本嗓是唯一能體現歌手個性的音色,他唱慢板歌時對氣息的控製尤為明顯,除了出色的素養以外,還有著極其高超的技巧,他的沙啞音色有無數微妙並合適的變化。

    因而根據兩個人的不同解讀,能讓他迅速從裏麵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東西,在隨後唱第二遍的時候就明顯進步了很多,一改之前一成不變的僵化,一味苦情,聲帶厚度馬上變得豐富了很多。

    不過由於是試唱,這首歌最精彩部分的那聲“NO”的絕高難度並沒有當場實驗,不是他目前的能力不達,而是極傷聲帶的,沒有真正的掌握這首歌,絕難演繹出最佳效果。

    但即使是這樣,這首《浮誇》已經是一首經典中的絕佳之作了,近乎所有人在看向他的眼神裏都充滿著羨慕。

    因為他們心裏都很明白,擁有一首經典佳作的重要性,劉清山之前說的一曲成神就是這麽個道理,這種高品質的歌不需要太多,哪怕專業歌手一生隻有一首,也足以久立樂壇不倒。

    尤其是陳家瑛,她的樂理理解層麵雖然不高,但職業經紀人生涯的高光資曆卻是不俗,無論是陳百強還是王菲,都是歌壇頂級巨星,她當然分得清一首歌的品質和經典程度。

    因此在別人豔慕陳藝迅的時候,她就向劉清山投去了感激的眼神,就因她心裏太明白了,陳藝迅僅需要擁有了這首歌,複出後的首張專輯,一定會就此奠定新的歌壇地位會毫無意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