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導演,您認為首次出任主演的劉先生演技如何?”另一位女記者問道。

    “他的演技無可挑剔,要我評判的話,我甚至認為他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金溪善,要知道溪善小姐的演技可是早就得到了觀眾認可的!”

    “1966年上映的《晚秋》曾被寒國本土和小島國三度翻拍,該片是它的第四個版本,但這一版完全顛覆了好萊塢的敘事方式,用一種頗似實驗藝術片的形式來營造影像,甚至插入了帶有幻想性質的現代舞段落,全無商業片的套路。請問金導演,你是否擔心它的未來票房?”

    金泰勇很機智的反問道,“那你認為自己看過後,後不後悔自己的票錢?”

    “不後悔,之前那位先生說了,又有一部經典出現了,我同樣也是這麽認為的。”

    “所以我一點也沒有來自於票房的壓力,尤其是溪善小姐的文藝氣質在電影中展露無疑,有效傳達了影片的旨趣,會對將來的票房功不可沒。不過新版《晚秋》看似文藝的溫情麵紗下,掩蓋著通.奸、殺人、出.軌、賣.淫、黑.幫等一眾挑動觀眾感官的刺激元素,所以,此片表麵是一個克製的愛情故事,靈魂卻是不折不扣的重口味,但也更貼近現實。”

    “是的,您所說的這些,都會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次是一位男性中年記者,“但精致的情節設置,讓我總有種自己就是劇中人的徹身感受,總之兩位主演的出演都是令人驚豔的,我也讚成它成為又一部經典的說法!”

    類似的評價有很多,而且記者們好像都像約好了似的,幾乎次次的提問都包含著很濃厚的文藝氣息,也讓這場記者會在當晚就成了網上爭相討論的焦點。

    這不能不讓劉清山和劇組都有些可笑不得的無奈,頗有種被記者們搶去了風頭似的喜劇效果。

    但好在明天正式上映之前的壓倒性預售份額,讓不少媒體都在驚呼影片的魅力所在,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各大影院就陸續傳來爆滿的消息。

    當天中午,網上就到處是觀後感了。

    “愛情的限製真的很少,國界、語言、過往,甚至相處的時間長短都可以不計較。不過是兩人在一瞬間的相互吸引。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情深。”

    “晚秋不晚,愛很純粹。”

    “初春時節看《晚秋》,本身就是一件諷刺的事情。如果電影也分冷暖季節,那《晚秋》毫無疑問是不合時宜的,本是一部寒意凜冽的悲情小品,硬是因種種不解釋的原因被滯留到第二個暖春,被打造成了倒春寒。感謝它給我帶來了有一次痛徹入骨的愛情體驗!”

    “感謝金溪善把安娜這樣一個內心複雜,曆經滄桑再世為人的角色所具備的膽怯、希冀、幻想、絕望,所有的瑣碎,表現得細致到位!不管是一種蕭瑟的心境,還是一種冷漠的神情,抑或是一點一滴滲透進去的感情,都很生動,再加上導演加長的鏡頭,我在電影院時,一張那麽清晰的臉就呈現在我麵前,並且還是長達幾分鍾的特寫,讓我會隨著主角的情緒波動而變換心境。這部電影絕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