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子甚至連名字也沒有,裏麵的村民無論年齡大小,也都是山民打扮,以劉清山的見識,那種衣服更像是華國明朝時候的樣式,上衣短下裳長,其中霞帔、背子、比甲為對襟,左右兩側開衩。

    男女的唯一區別就是裙子了,共同的是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

    說起來似乎很精致的樣子,實際上均屬於粗布衣質,而且一個個上麵折痕明顯,顯然都是些就在山林裏摸爬滾打留下來的痕跡。

    李呈錫一旁低聲介紹,“他們使用的語言區別於大部分的寒語,以劉先生的寒語水平十句也就能聽懂一句,好在有人會說純正的寒話!不是政府不想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態,而是他們自己不肯!甚至這裏的人不接受政府給村子取名字,說是有了名字就意味著地位提高了,震懾不住森林裏的野獸!”

    看到劉清山一臉的不解,他緊跟著苦笑,“聽不太明白吧?我自己都稀裏糊塗的,搞不清楚裏麵的門道,盡管來到這座島上已經有十幾年了!村裏的人也從不解釋,就知道堅持自己的道理,而且據我所知除了偶爾有年輕人離開到去陸地上上學,但學成後也不會有人留在外麵,都會選擇回歸故裏,,所以這裏的人似乎永遠都不肯離開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土地?這裏不是被李家買下來了?”

    “李家買的隻是聖人峰和原始森林,村子所在的地方還是屬於他們,李家之前跟政府簽下的合同裏,就包括著容許這裏的土著進入的權利。後來,經過李家的一部分補償,他們之後才不會擅自上山了,唯有每一年的立秋當天,才會集體去半山腰的寺廟裏燒一炷香。”

    “政府為什麽不開發這裏?哪怕隻建個小商店,也能滿足島上的生活所需。”

    “當然是他們不肯了,其實這裏的人很彪悍,在那個軍事基地開始建設的時候,很多土著人就死在了與軍人的紛爭裏!因而至今為止,他們一直痛恨當地的軍人,但也知道現代武器的可怕,所以他們才會允許李家人入駐,這樣就可以在村子跟軍人之間有個緩衝的界限,李家人也因此被當做了中間人,負責從中斡旋。”

    “斡旋些什麽?”

    “交換生活必需品之類的,比如鹽巴,布料,打火機,奶粉,糕點之類的,這裏的人不吃泡菜,也沒能力淘換更高價值的東西!”

    “當地政府可以接濟他們啊,這裏的人不肯?”

    “是的,他們多少年來一直堅守著自力更生,或者說是害怕被外麵的文化侵擾了自己的原本安定生活!”

    “我們請他的人當導遊,需要付什麽報酬?”

    “錢在這裏沒用,一些工具什麽的他們會接受,比如手電筒,鐵鍬,飯盒之類的,但這些東西隻夠他們領人進入到森林的深處邊緣,一些被沼澤覆蓋的最深處,就需要以獵物來支付了,可是那個位置的動物個頭大的嚇人,而且曾經進入過的人說起過,他們在那裏隻看到過野豬,每一頭都有五百斤以上,站起來足有兩米!這裏是禁槍的,試想手裏的刀再鋒刃,也殺不死一頭那麽巨大的野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