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初寫博客的人,多數是把它當作自留地一般悉心澆灌、苦心經營的,他們都是些自戀的人。

    這種自戀有時非常美好,表麵的淩亂瑣碎下襯著厚厚實實的認真——對生活、對自己精神世界的幾近強迫性的認真。

    他們舍不得意識之湖蕩起的每一輪新的漣漪,舍不得世界投映在視網膜上的每一種新奇的色澤。

    他們需要記號,需要指向過去的路標,讓他們可以在某個意外閑適起來的黃昏分門別類地咀嚼回憶。

    他們擊鍵、剪裁、拚貼,把時間做成一張張或隨意或精致的書簽,這類人所樂此不疲的是這個審視、反芻、然後展覽的過程。

    這是日誌不同於日記的地方,這也解釋了短短三年內華國博客人數飆升至千萬的奇觀——博客,在不妨礙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恣意和唯美地滿足了每個人自曝的欲望。

    可隨著這種新鮮事物的網上泛濫,就會逐漸成為了交際工具,廣結緣,頻通信或者為職場備案,勤整理,深反省。

    更有甚者將之視為弄墨圃地的所在,今晨文為情聲,明晌為文造情,視博客為第二生命,一日不博,心癢難定。

    於是它也最終成為了明星們展現自我、互通通告信息的絕佳之地。

    劉青山的本意是盡早占據這片還未開發出來的宣傳高地,以便為今後的網絡自媒體時代做好鋪墊。

    石慧當然對博客很感陌生,盡管她對於網絡一向抱有極大的興致,但對於這個存在也僅限於知道它的存在。

    劉青山並沒往深裏談論,他知道對方是個網蟲,隻要產生了興趣,有那麽一股子的鑽研勁兒。

    金溪善在他用餐的時候醒了來,打著哈欠,滿頭蓬鬆的走出了臥室。

    這家酒店不同於香江的風格,是那種招待所性質的官辦酒店,需要一定身份的人才能入住。

    而且進入酒店需要通過外麵的院子,院門處有嚴格的身份驗證程序,沒有具體證件很難混進來。

    以周興池的巨大名氣,想要找一處不被外界打擾的住處很簡單,很多類似的單位搶都搶不來。

    因而金溪善可以很大方的和劉青山共居一室而不會被外界得知。

    “山子,今天下午我就要趕回去了,記得臨走前把你的筆記本留下,我好把兩本書的存稿傳過來!”

    兩本書目前都是她在操作,也算是在沒有通告的情況下有點事做。

    其中《鬥破蒼穹》需要每站作者平台的自動更新功能,一向是親自上傳的。

    況且目前這本書的打賞十分驚人,那些動輒幾萬塊錢的打賞者都有要求提升更新章節的要求,每天的更新量是不固定的。

    她昨晚已經和劉青山說過了,眼下僅是打賞這一塊已經有了一百多萬的純收入,之前跟網站定下的二八分成見了效果。

    若是算上每個月一結的訂閱額,那本書已有兩百八十萬的收入了。

    這筆錢金溪善大都投給了雪域工作室,加上劉青山的通告費用,手裏幾乎沒有多少現錢。

    按說這些錢加起來也不夠那麽多人的開銷,幸好有克拉姆臨走前留下來的那筆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