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忍住了笑,“你還是給那個同事打電話吧,現在距離下次的通話時間沒剩多少了!”

    他知道肥華一時半會兒是不會招認了,此人的意誌之堅強,出乎了他的意料。

    鄭施寬反應了過來,自是不敢再有耽擱,走出幾步路,就馬上撥通了電話。

    另一邊所有的匪徒已經被盡數羈押,那台幹擾儀也有人重新開啟。

    槍聲早就驚動了當地村民,但最先趕到的還是庫納勒他們。

    鄭施寬掛上了電話,隻留了兩個人留在現場看護著那些屍體,傷員和幾個俘虜被押上了車。

    然後他才把一個村民叫到了身前。

    鄭施寬之前來過這個村子,知道它的名字叫漁圍村,住在村子裏的基本都是一個家族的人。

    村裏有自己村長,建有祠堂,有自己的村規,有土地的村民是最富裕的,相當於地主,此人就是這裏的村長。

    整個村算是私人地方,村民有權不讓外人進入,據說以前連警察也未必進得了村子,村民們可以直接當權統治領導者直接發警告通知。

    不過現在不是那個樣子了,至少村長的權利不再像之前那麽大,而且村官與政府之間的溝通,都會向公眾明示,隨時可監督。

    包括那名村長在內的村民們,可是第一次見到這麽血肉遍地的場麵,早被嚇得說不出話來。

    因而對於鄭施寬的一番交代,隻顧著點頭了,哪裏還知道討價還價。

    這裏真正的農村和內地其實沒什麽區別,和對麵的粵省相似,隻是多了繁體字。

    真正種耕的農民非常少,在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香江政府並不支持農業發展,除非你種“鑽石”。

    漁圍村也是這樣,隻有很小的一部分農民,種一點點蔬菜或是農產品,供自己吃或是做點小生意。

    養豬或是其它家禽類養殖的基本沒有,因為當地政府對這些嚴重汙染項目限製非常嚴格的,不過因為他們的村子靠海,捕魚的同時,養點魚蝦蟹也是可以的。

    所以這裏的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破舊的漁網,行動小組這一次的步行前來,可沒有可供捆綁的繩子,即使是手銬也隻有幾隻。

    於是在鄭施寬的發動下,很快就有村民抱來一捆捆的漁網。

    極短的時間內將那些俘虜捆了個結實,一行人才發動了汽車。

    剛好有肥華的人開來的三部車,不過那部在這裏停了一天的車已經被子彈打得到處是窟窿。

    車子上路,也並沒有馬上提升速度,而是在等著那位同事的電話通知。

    幾分鍾前,約定的時間來到,對方過來打來了電話,在接電話的警員的身份被識破,那邊也就立刻掛上了電話。

    劉青山並能夠不擔心那些人會奔著這裏趕來營救,而且在十分鍾之後,那名同事的電話如約而至。

    聽過了內容,鄭施寬一聲令下,幾部車子馬上高速發動起來。

    正如之前的推斷,他給劉青山講述了電話的內容:“三部車,至少十個人已經駛入那條岔路口,劉先生的智慧果然值得信賴,不然我們這些人即使暫時抓住了肥華,也難保半途再遭受一次伏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