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知道香江娛樂圈的窘境自己無能為力,就是出動國家力量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過可以盡可能的幫助到他的朋友們,比如音樂作品,培養武行新人。

    至於電影特效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它牽扯到的是整部影片的利益分配,關乎到投資方、製作方、發行方、演出方等等各個方麵的問題。

    因而那樣的行為就屬於純商業範疇了,能照顧到朋友麵子的,無非是在製作順序上插個隊,價格上酌情優惠罷了。

    但是此時此刻他並沒有深入探討下去,而是馬上轉移了方向。

    他說道:“對了大寶哥,我這裏有個劇本你可以考慮一下,既然香江整體的行情不好,我們能做的隻有精心打造出讓自己良心過得去的好作品,或許才能在這個問題上出把力!”

    他的話讓洪大寶和甄自建幾乎同時瞪大了眼睛。

    他們心裏很清楚,如果劉青山可以拿出一部可媲美《功夫》的優質劇本,是香江本土的藝人們唯一聊以慰籍的重大事情了。

    實際上這種情況就像兩千年拍攝《無間道》的時候,就已經很鮮明的體現出來一次了。

    那部影片,從投資人、演員,再到編劇、導演、後期,劇組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懷揣著再次振興香港電影的決心和夢想。

    幾乎全港的藝人們都振奮起來,無私的給與各種各樣的幫助。

    曾有媒體在《無間道》上映後評論:如果香江再多這樣一批熱愛電影的人,那香江電影是絕對不會淪陷的。

    其實早在90年代末期,香江電影這片曾經的亞洲電影高地開始崩塌。

    陳龍、周運發、李聯傑遠走他鄉,吳與森、徐可等風雲導演奔赴好萊塢......

    這座曾被稱為“東方荷裏活”的亞洲電影基地,就此結束了自己幾十年的風光無兩。

    大多我們熟知的演員和導演離開已然蕭條的香江電影市場之後,盡管還有周興池、王京等優秀電影工作者苦苦支撐,可香江電影的頹勢早已無法挽回。

    隨著市場和資本的選擇,以及政策層麵的調整,我們曾熟悉的港片,隨著《無間道》的到來再一次被推上巔峰。

    但也因《無間道》的大獲成功,而被推上了“大製作、大場麵”的新港片時代。

    可回頭看來,我們愛的港片,其實就是那個市井氣滿滿、藏之一隅而又充滿著天馬行空想象力的,滿懷煙火氣和誠意的“港味兒”港片。

    劉青山打算拿出來的,就是這樣的一部劇本,有滲透著香江的獨特文化和曆史背.景的歸屬感,有比大陸片子表現欲更強更加濃鬱的本土歸屬性,以及人們早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的強烈的陽剛味。

    這部劇本就是本該三年後才會出現的《奪帥》,至於甄自建他另有打算,則是另一部同樣經典的《導火線》。

    但他不會今天拿出來,不然兩部類型相似的功夫片會撞車,會嚴重影響到票方收入。

    麵對兩人的熱切,劉青山隻看向了洪大寶。

    “大寶哥,劇本的名字叫做《奪帥》,我想由你來親自主演,整體風格和《殺破狼》有些相似,同樣的是真刀真槍的血肉肉搏功夫片。”

    洪大寶早已經迫不及待了:“好啊,一旦《殺破狼》能有好成績,在做一部追風之作是最簡捷的途徑了,至少票房上能夠保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