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鼓的表現力就更強,通過好的編排,鼓在重金屬音樂中能夠極大地豐富音樂本身,有時僅僅是鼓的節奏變化就能達到令人激動的效果。

    所以說阿傑也並非一味地添亂,他刻意拿了一把貝斯,就是為了把樂隊音色裏的單薄處再製造的渾厚一些。

    當然了,他的主要目的還是不舍得離開舞台,而且是一首讓他瞬間就沉迷進去的真正搖滾歌曲。

    劉青山的演唱就是另外一種風格了,少了些狂躁不羈和沙啞,多了些高亢如雲和激昂。

    兩種不同風格的演繹,一樣具有震撼人心的毛孔倒立。

    陳千惠在一個勁兒地緊搓手臂:“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兩人的嗓音不同,效果卻是出奇的一致!”

    卞經理則是一旁苦笑:“這位劉先生了不得,拿出來的作品太可怕,居然讓我這個阿嬸都被唱哭了!”

    劉青山不知道下麵的嘀嘀咕咕,隻管一心沉浸在心潮的狂野當中。

    他之所以喜歡這首歌,也是因為它的隻要聽一遍就能熱淚盈眶的勵誌神曲。

    這首歌是容易讓人淚下的,因為它可以用一塊重重的石子狠狠砸進你的心湖,激起層層波浪,飛濺在幹裂枯黃的夢想上,洗去塵埃展現灼灼光華。

    阿傑的版本是聲音略帶哭腔,歌聲載滿的情緒溢出歌曲,采用嘶吼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原本就很勵誌的歌詞更具鼓舞的力量,這種味道是劉青山的演唱裏所沒有的。

    但他的版本在副歌部分把感情熱烈嘶吼得更加徹底,狂飆起來的高音更直通心靈,唱功也很平穩並有技巧。

    如果非要給兩個不同的版本做個評價,前一版是粗放狂野,震撼人心;後一版則是高音淒厲穿透,更容易直達人心。

    而且在最高音部分,兩個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破音現象,但也就是這種不加掩飾的瑕疵部分,恰好完美的體現出了歌曲裏聲嘶力竭的向上決心。

    或者說破音的出現,讓整首歌更顯自然,極大地弱化了音符排序當中的刻意感,讓感情跳躍得毫無痕跡可言。

    在第二遍結束之後,劉青山剛剛走回人群裏,Aidi那明顯蒼老的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這首歌最適合在跑步時聽,特別是長跑到了最難受的時候和終點衝刺時,那種感覺是暢快無比的,酣暢淋漓的,對人的意誌和身心都是一種礪練。沒體驗過可能體會不到,沒關係,什麽時候來一次突破自我的長跑你就會懂了。”

    他開口評價的時候,劉青山身邊不知什麽時候出現了陳千惠。

    她低聲解釋:“老Aidi曾經是我們香江老牌搖滾樂隊基石樂隊成員,在解散後就成了獨立音樂製作人,但生活狀態很差,直到基石的老歌迷楊老板為他建起了這個工作室,老人家才算是有了個著落!”

    劉青山恍然大悟,之前就覺得Aidi有些麵熟,這個時候才猛地想了起來。

    他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曾在縣城街頭賣過一陣子的盜版磁帶。

    其中就有一盤大雜燴的拚盤搖滾專輯,其中就有80年代在香江盛極一時的基石樂隊的兩首歌。

    而磁帶封麵上有樂隊的宣傳照,裏麵的Aidi好像還是一頭長發。

    此時Aidi的評論還在繼續:“…那是我一直想努力的事,不管別人如何評論,隻為自己心中的美好,這首歌給我信心,我不會停歇,帶著我的驕傲,繼續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