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收入跟這個人付出的價值成正比,而價值不是由個人來認定的,而是顧客認定的。很多人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價值,可是顧客不接受,那麽很抱歉,它在經濟上就沒有那麽大的價值。你看世界首富們,付出了多少的價值:他們提供了多少的就業機會,多少人靠他生活;他們提供了多少產品,給多少的顧客。

    一個人的收入永遠跟服務的人數、服務的品質、服務的價值成正比。

    思考一下,為什麽有的藝術家賺錢,有的藝術家卻窮困潦倒?因為顧客決定作品的價錢。你定價500萬元可是在市場上乏人問津,等於沒有500萬的價值,有人願意付2000萬買畢加索的畫,它就值2000萬,因為有人願意付這個價錢。價錢不是你認定的,是顧客認定的。常常有人問,他這麽賣力工作,為什麽收入沒有增加?其實是因為他隻服務於他的老板,他服務的人數不夠多,薪水當然也不多。

    為什麽很多業務員有二三萬、四五萬,甚至數十萬的年收入,因為他服務的人數比較多,他是直接服務顧客,增加公司業績的人,而拿固定薪水的,可能隻是做間接服務。一個企業家對市場上所賦予的經濟價值是非常大的,一個政治家對國家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賺錢跟貢獻沒有直接關係,可是賺錢跟顧客所認定的價值,跟有多少人願意購買你的產品,絕對是成正比的。

    勞斯萊斯是最好的汽車,可是它服務的人數不夠多,所以它並不是最賺錢的汽車公司。反觀豐田汽車和三陽汽車、福特汽車,他們都是非常賺錢的汽車企業,他們並不是製造全世界最棒的車子,可是在那一階層的顧客群心中,他們已經做到最高品質,而且他們的價位是合理的,因此他們的車很普及。和這些企業相關的汽車廠商都成了巨富,因為他們服務的人數比較多,因為每一個人都認為,那樣的車子對他們是很有價值的。要賺錢就要提升服務的價值,以及服務的範圍。

    成功的貢獻建立在一種態度之上,一種盡可能在自己事業上做得最好的態度,為在自己領域中成為最棒的而去努力工作。許多富人都主動地付諸於行動,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應該把事情做得好的需要,和應該完成對別人有幫助的需要。而贏利卻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但他們通常賺得了比那些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工作的人,更多更多的回報,即使在利潤上也是如此。斯蒂芬。喬布斯——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曾經說過:“我們做蘋果電腦,是因為我們真的在乎更高質量的計算機,作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因為我們想賺美元。”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一件真實事件。

    比琪。梅克娜是在一次偶然機會中進入商業界,這轉機就是她小孩轉校時。這所學校共有700名學生,他們的父母親各擁有特殊的才能與技能,但學校並未善加運用這份難得的資產。於是,她會見許多位家長,並聽取他們意見,決定在學校的圖書館中設置人才銀行。從此她舉辦許多活動,包括演講、協助教師的教學及其他放學後的活動,邀請家長們參加。這些活動使家長們更有參與感,比過去公式化的活動要生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