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悅在東區北門口乘坐上冷雲耀準備的馬車來到了太侍府門前, 隨即又在太侍府前換了男裝, 並帶上一定鑲有白『色』絲綢的帽子, 再乘坐上一輛普通的馬車,這是為了避免讓伏鑲城那些暗流注意到,才特意饒了一圈。

    在離開太侍府時, 尉遲沁千叮萬囑要何悅一路小心,其實太侍完全不同意何悅這時離開伏鑲城去找尋軒兒, 萬一出事了怎麽辦?

    但奈何此時的皇宮凶險萬分, 耀兒又不能時刻保護何悅, 若有逮人趁機刺殺何悅,那就得不償失了。

    “悅兒,一路當心。”

    “太侍不要擔心,何悅去去就回。”

    太侍一臉擔憂的看著何悅上了馬車,隨後梓玉和彩霞也上了馬車,馬夫駕著馬車‘噠噠噠’聲離開, 直到馬車消失不見尉遲沁才收回視線。

    “主子, 悅主子吉人自有天相, 一定能同皇上平安歸來。”

    聽了旁邊麽麽的話, 尉遲沁隻能寬慰自己,歎氣道:“本君不求別的, 隻求軒兒和悅兒能平安歸來。”

    尉遲沁的叨念何悅是聽不見了,此時的何悅正坐在馬車裏準備出伏鑲城。

    這幾日的伏鑲城因為皇上不在而格外嚴格,所以每一個進出伏鑲城的馬車及人都要檢查。

    何悅乘坐的馬車也不例外,在士兵盤查和梓玉敷衍中, 也平安出了城,朝著上遼的方向趕去。

    從伏鑲城到上遼城需要五日,為了盡快趕到上遼,每日都是卯時出發,戌時才停在一家客棧歇息。

    這樣的辛苦奔走的效果是疲憊,累,可是何悅不想耽擱時間,隻好忍了。

    四日後,上遼城——

    廣闊的上遼隸屬玄明國南方一代,此處四季如春,糧食豐厚,雨水諸多,屬於玄明國寶地,冷亦軒來此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上遼修渠連通千裏之外的鄖縣。鄖縣和上遼不同,天幹少雨,甚至病災之時比芒城還慘,為了讓鄖縣的百姓能喝到水吃到糧食,不再飽受饑餓之苦,冷亦軒便在數月前下旨修建通往鄖縣的河渠。

    這項工程很大,需要耗費很多財力、勞力,但是百姓卻稱讚,上遼和鄖縣的許多年輕漢子都參與到這修河渠的工程中。

    你會好奇上遼的百姓為何會主動參與,其實就是因為上遼地勢高,山多,能出去的要道隻有一條,而這一條就是連通一座小鎮,這小鎮因為地勢比較平坦,再加上緊靠淮江,能乘坐船隻去往其他之地,所以這對四季如春的上遼來說真的很不方便。

    現今,可以從上遼修渠前往鄖縣,這是上遼城百姓願意見到的,鄖縣雖然天幹糧少但至少是座大縣城,而鄖縣最大的好處就是僅靠晉安城。

    晉安城的繁華可以同江南一帶的錦州相提並論,貴族世家、貌美麟兒、女子,文人才子都是晉安城和錦州最多的,所以上遼的百姓是無論任何也要把這修渠之事做下去。

    當然,現今的何悅來到這上遼城不是來看什麽河渠,而是找冷亦軒。

    在一家客棧住下,何悅派梓玉去打聽消息,彩霞則留在何悅身邊保護何悅。

    臨近午時,何悅下樓在一靠窗的樓閣旁坐下吃飯,看著進進出出的商人及文人墨客、武士,何悅都無視了,但是耳朵還是會拉長聽著。

    “聽說前幾日上遼來了一位有錢的公子。”何悅鄰桌不遠的一群漢子其中一個高個子黑黢黢的漢子開口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