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的話沒有說完,但是大家都清楚他的意思,一旦被季漢軍占了便宜的話曹彰可能會按耐不住準備趁著南方出現小規模空虛的時候來削弱自己的實力,被兩個國家夾擊是孫紹所要盡力避免的,現在需要增強實力的時候跟魏國拚國力也是不智之舉。龐統點了一下頭,“伯言這話說的不錯,現在也不是打全麵戰爭的時候。南方的國力超越北方需要一個過程不說,之前錯過了一個好機會也是我們所遺憾的,再有這樣的機會而且同時我們還有相應實力的時間點不會很多,也不會來得這麽快。我們需要用自己的力量來應付這一次蛻變中的陣痛,上次我們用主動進攻避免了這樣的情況(當然周瑜的庇護功不可沒,之後孫紹基本完成了第一次改革並且擊退了孫權,南方就再也沒有辦法束縛住他了),這一次未必就不能用積極防禦來破解對方的有限戰爭。劉備沒有跟我們拚命的意思,他的攻擊點必然是比較重要但是我們防備不夠周全的地方,既然是如此的話我們完全是可以做出來這樣的地區作為吸引他的目標的。”

    孫紹也是感到眼前一亮,“這話說得似乎有道理,具體的計劃大家可以再商量一下,不用現在就形成意見,過幾天再告訴我就是了。我們幾天來的第二個話題是軍區製的問題,隨著領地的增加我們也是有必要明確的給大家分一下工,而且軍隊的招募訓練編製等一些列的權力分割都需要最好確定下來,否則要麽中央累死要麽地方擁兵自重,那就不好了。”隨後孫紹跟大家提了一下他自己的設想:首先是軍隊的財政支出全部由中央財政負責,並且由專門機構進行發放。軍隊的後勤部門將獨立出來根據中央的指示進行物資的采購和發放,指揮員隻有建議的權利無權直接調動後勤部門的專用物資,當然由於後勤部門的責任而致使問題出現的時候軍官們不需要負責,如果後勤部門的負責人一直得到其所負責軍隊的主要軍官和政治官員(孫紹把監軍這個名字改了,效法政委製度在軍隊中設立采風使,本身對於軍隊事務沒有任何權力,允許列席會議但不同意時隻能保留意見。不過有權直接向上級匯報軍隊的情況,另外執掌一些思想動員,鼓舞士氣之類的工作,對於軍官來所掣肘不是很明顯,因而也算是得到了普及)的不良評價則其必須換人並且接受調查,用一套比較複雜的獎懲製度來保障後勤部隊的有效運行。(事實上早在製作軍旗的時候孫紹就把後勤部隊和技術部隊專門拉出來獨列一軍,這些人也一直是垂直領導為主,直接對其上司負責,現在不過是具體落實下來而已)

    各個軍區的野戰軍團由中央直接領導,將來隻駐紮在首都和邊境地區,三年一換;而衛戍軍團則聽從軍區長官的直接指揮,駐紮在當地軍區的重要位置,主要以維護治安為主。至於說各地的行政主官,因為軍政分開的緣故原則上不問軍事,除非是兼任了政委的工作才可以在職權範圍內進行工作。軍區的劃分跟州的劃分差不多,理論上所有的邊疆州都是單獨設一個軍區,內地比較大的州也單獨設軍區,小的則是兩個州設立一個軍區。按照現在孫紹劃分的全國十六個州來看,也確實是得有十個以上的軍區才行。

    對於孫紹來說,這種效法了唐朝節度使製(取消了軍事長官的財政權,不掐住這個國家遲早內輕外重)以及一部分拜占庭帝國軍區農兵製(衛戍軍的設置,就是從半職業兵裏麵進行編練,這類人數量眾多戰鬥力一般,跟府兵製不同的是他們主要是兵而不是農。因為吃國家的飯用國家的地其長官不會有太大的絕對權威,對於那些純粹的職業軍隊也算是一種製衡)。此外孫紹還把將軍的具體帶兵數量確定了一下,確定一下軍隊的權力。漢朝的軍製本來是五部一校,不過到了漢末由於軍閥部隊裏校尉職銜的人太多了編製就變成了兩部一校,校尉的軍事權利縮減了許多。不過孫紹這裏將軍也不算少,也差不多有十幾個了,確實可以考慮讓他們來帶更大規模的單位,孫紹準備保留兩部一校的編製,校尉統帥滿編兩千人,四個校合為一個軍,滿編八千人,主官為雜號將軍,也算是給他們確定一下正式的權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