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並非沒有人如同臨湘侯一般感受過親人別離之苦,甚至還有許多的人比您更悲慘,他們生下來就沒有父母,終日為生計而奔波著,然而我卻沒有發現有哪個人如同臨湘侯一樣天真,想要僅僅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扭轉這樣的局勢,甚至希望大家能夠拋棄立場的差別,為了同一個理想而共同奮鬥。”孫紹道“孔明叔父認為興複漢室算不算得上共同理想?是否能夠得到很多的人的信仰?”諸葛亮道“然也,因為大漢是所有人的大漢,代表著士人們四百年來的希望。”孫紹道“我以為,如今的大漢朝已經是不可能再複興了,自和帝以降,朝廷在百姓們心中的信譽已經逐步被消磨幹淨,而到了桓靈時期,更是令很大一部分士人都失去了信心,今上先受製於董卓,再束縛於李郭,而今又被曹操牢牢的放在許昌,即位二十餘年毫無作為,百姓心中可有幾人知大漢皇帝?事實上每一個王朝都是要滅亡的,不過是時間的長短而已,用這個來凝聚人民的夢想未必就可靠,朝廷有善政也有惡政,很難讓百姓們為朝廷的惡政歡呼喝彩。還不如用民族這個更大的概念來同一人們的目標,民族代表的,隻是這散布在神州大地上的無數華夏子民而已,沒有什麽高高在上的意味,更不代表強製力,代表著公意的民族自然是本身不會走向歧途,隻是有些別有用心或者思想蒙蔽的人把它帶到了危難之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讓民族走在正軌之中,讓百姓們自發地去維護好民族的利益,把握好民族前進的方向,這樣才能夠使得民族長盛不衰,即使遇到王朝更替也不致於使民族陷入危難。”諸葛亮道“臨湘侯說了這麽多,也不過是想為自己的新朝作出理論上的辯解而已,不得不承認您是個很有想法的人,隻是若是把事情建立在自己的臆想之上,不管它多麽的完美,也沒什麽成功的希望。”“宜城亭侯做的事情還不是一樣?不過是披了張大漢朝的皮罷了,一樣是在兜售著自己的那一套,這方麵咱誰也別說誰,隻是看誰的理想更加適應這的現實的社會罷了。”諸葛亮道“臨湘侯先是按照自己的意誌來改造法製,後又忤逆叔父,視禮法如同無物,將士人的尊嚴一律踐踏在腳下,這可說不上有多麽適應這個社會啊。”孫紹道“社會終究是要適應百姓的需求,而我們的做法也必須在實踐中才看得出來優劣,孔明叔父來荊南呆了許久,也該知道我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何。”“拆東牆補西牆的法子,誰不會呢?治國者不可偏執一端,說句實話臨湘侯不過是在小時候受到叔父的迫害,又無人幫忙因此痛恨禮法,這才一定要費盡心思要破壞現有世界的一切吧。”孫紹道“從來沒有人會企圖用自己的一輩子時間來徹底摧毀整個舊世界,我隻是讓大家體會到舊秩序多麽黑暗而已,想要改造世界,可不能沒有足夠的支持者。孔明叔父認為我的支持這難道就比玄德公少多少嗎?”諸葛亮道“口舌之爭確實沒什麽意義,我們還是有必要讓時間來證明著一切,不管誰勝利,都必須要讓對方心服口服才是。”孫紹道“好吧,若是孔明叔父哪一天走投無路,我這裏的大門始終會向你敞開。”“能夠說出如此可笑的話,還真是令人期待臨湘侯以後的表情啊,那麽就一言為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