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此類的例子非常多,還比如中弦中標示的數字九和八。史詩的一行是十七個音節,和兩弦的節奏相合,在朗誦的時候抑揚頓挫都合於右前半行者九音,合於左後半行者八音。可是他們還提到笛管由最低至最高音間的音符數就等於由A至p間的字母數,天體合唱隊的數目和音符數也相符。可疑的是這樣的敘列並不難比擬,永恒事物當中此類的實例很多,即便是在世俗事物中也不難尋覓。

    我們這一番仔細地檢查之後,不少人為了堅持自然的種種原因都是數,賦予了數可讚美特性,此外還有對成和數學的一般關係都因此而消亡了。就前麵所提到的第一原理的所有命意,數無論如何是無法成為事物的原因的。但是他們也解釋清楚了一個涵義,善是從屬於數的,和奇、直、正方還有其他數的潛能都放在同序列中,放在美的對成行列中,比如季節和4這個數字合。在數學論理當中,他們收集了大量這樣的例子。事實上這就是一些相符罷了。其中存在了偶然性,但凡是可以相符的事物就可以彼此適應還可以互相比擬。在實是的範疇當中,總是可以找到比擬的詞項,例如直比擬於線、平比擬於麵、奇比擬於數、白比擬於色等等都是如此。

    再說,音樂現象的存在原因和意式數沒有關係(盡管意式數相同但是屬類不同,意式單位也是這樣)。因此僅憑這個理由我們就可以斷定數論的結果並不是這些意式,事實上還有更多駁斥謬論的理由。在製數上,他們遇上了不少麻煩,數論體係始終無法建立起來,這也說明了數學對象確實是無法與可感覺事物分離,這和很多人所提出的觀點相悖,而且它們也無法成為第一原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