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創造出健康所運用的原理和起點,比如技術,就應該源自於醫生靈魂中的通式。溫暖可能就是憑借技術達到健康的起點,而醫生用按摩來產生溫暖。在身體中的溫暖是健康的一部分,或者是經此而逐漸讓人達到健康的各個部分(這是經此而逐步直接或間接導致的過程),這就變成了健康的有密切聯係的事物,一座房子也是這樣(石頭就是房子的有密切聯係的事物),其他的所有例子也這樣。

    因此俗話說得好,如果最開始就沒有事物,就不會有任何事物的產生。很顯然,現存的各個事物肯定是來源於比它們先存在的事物,物質就是這種事物。在最初的創造中有物質的影子,某些事物也是由物質而來的。但是物質是不是公式裏麵的一個要素呢?銅球是什麽?我們要從兩個方麵來說,我們說它含有的物質為銅,還說它的形狀是這樣的圖形,而圖形就是它歸屬的有密切聯係的科屬。這樣來看,就有物質包含在銅球的公式裏麵。

    關於某個物質(那個)創造出來的事物,在造出來以後就不說“某物”(那個)了,而是說“某物(那個)做的”,比如雕像並非“石頭”而是“石頭做的”。健康的人互相之間也不是用所由來的來稱呼彼此。原因是,一個身體有問題的人,身體又沒問題了,而且那個病人原本就是個人,健康的人也是由人這個底層製作出來的,但是得到健康,要說是由於人(底層),還不如說是由於“缺失”,即“失去健康的人”(病人),因此健康的主題就變為了“人”而不再是“病人”,“人”沒變化,現在變成健康的了。如同木頭、銅還有磚頭那樣的事物,它們的形式和秩序原本是隱藏的而且是沒有名字的,但是當它們被做成了銅球和房子,人們也就看不出來它們有沒有什麽原來的形式了,因此就不如健康那樣,把“缺失”放在重要的位置(健康的人常常被看成是病好了的人),把銅球叫作銅製品,房子是磚木製品。這樣在語言來說,所有用物質做成的事物,都不用原來的物質作為名字,而是加上語尾變化,比如雕像不叫石頭而叫石製的,房子不叫作磚木而叫作磚木製的。(我們詳細地探究這些情形,可以知道成為雕像的石頭,做成房子的磚木,在做的時候改變的都不是持久性的物質,而隻是石頭和磚木的原始秩序和形式。)這就是我們這樣說的原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