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物被稱為“是”,其中的含義很多,但是有一個中心點,所有的“正是”都會涉及,這個中心點是一個確定的事物。所有屬於健康的事物,就會涉及到健康,但是涉及到健康事物,有的人說是保持健康的事物,有的人說是產生健康的事物,有的人說是作為健康的代表的事物,還有的人說是具有健康的潛能的事物。所有歸屬於醫療的事物,都涉及到醫學,有的是因為具有醫療知識而被稱為醫療事物,有的是因為天然可以用在醫療上,還有的是在醫療方麵有用。我們還可以檢驗出其他類似的應用名詞。這樣,一個事物的許多含義都涉及到一個原理(起點),有的事物之所以被稱為“是”,就是因為它們是本體,而它們中有的由於是本體的演變,有的由於是完成本體的過程,有的是本體的滅壞,缺失或者本質,有的是本體的創造或創生,有的是與本體有關聯的事物,有的則是對這些事物的否定,還有的是對本體自身的否定(就因為如此,我們才說“非是”也要“是”一個“非是”)。所以,可以有一門學術統轄所有與醫學有關的事物,相同的道理,其他的事物也可以專門有相對應的學術。不但事物的名稱可以歸於一門學術,事物所涉及的性質也可以歸於一門學術,性質相通的事物,名字也可以相通。那麽就明白了,研究事物為什麽會是這樣的學術,也應該是一門學術,學術總在探尋事物的基本組成,事物的名詞也是來源於這些基本性質,所以說這既然是本體的學術,那麽哲學家就應該去研究本體的原理和原因。

    每一級事物都源自於一種感覺,然後建立一門學術來研究,比如說語法,它就是來研究所有語言的。所以,研究所有實是的所有品種,研究實是在科屬上稱謂實是的原理和原因,這樣的做法就應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術,而專門學術則是研究各個實是的各個品種。

    作為原理來說,如果“實是”和“元一”屬性相通,即使不使用同樣的公式來說明,它們在實際中也是相同而且合在一起的事物(就算是假設它們的公式不同,在實際上也沒用,還會互相加強它們的說明),比如“一人”和“人”是同一個事物,“現存的(正是)人”和“人”也相同,那麽“一現存的人”和“一人”就沒什麽分別了(因為在所有的原來的事物上加一,在生滅變動上並不影響原事物),那麽就可以說“現存的人”在實際當中並沒有添加任何事物,所以所加上的“一”和“現存的人”是相同的,“元一”和“實是”並沒有差別,所以說,每個事物的本體如果不是偶然成為一,就可以相似地認為“是”來源於本性,如果是這樣(假設以上的假設都是正確的),那麽元一和實是的數量就相同。研究這些內容的,在科屬上都屬於同一門學術,舉例來說,研究“相同”、“相似”的內容,還有其他類似的,都是這樣。還有幾乎所有的“對成”的來源,也可以是這些意義。這些我們在其他部分中研究過了,就不再仔細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