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即關押犯人的場所。在我國很早便出現了監獄,早在夏代就有用土築成圓形的監獄,名曰“圜土”。此後曆代均設有監獄,隻是名稱不同,如殷商監獄叫“羑裏”、“冰圉”,西周將監禁短期犯人的監獄稱為“嘉石”,監禁重犯的監獄稱作“囹圄”,暫時羈留嫌疑犯的場所則叫“稽留”。戰國及秦代沿用了“囹圄”這一名稱,將監獄統稱為囹圄。

從漢代開始,監獄才正式定名為“獄”,直到元朝一直被使用。明朝時,將獄稱為“監”,有監察之意,清代以後合稱為“監獄”,自此便一直沿用至今。此外現在也有看守所、拘役所等稱呼,隻是具體職能與監獄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