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是在元曲中出現“十八般兵器”這一說法,《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在不同時期,十八般兵器的具體所指都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等等。如今,我們一般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錘等稱為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的出現已有很多年的曆史了,有古籍記載十八般兵器是由戰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其實,這些兵器的出現遠比孫臏、吳起時代要久遠得多,至少在中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懂得製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類原始的兵器,以便防身和狩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用青銅、鐵等來製造兵器。南北朝以後,銅製的兵器已完全被鐵製兵器取代。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已基本定型,成為實戰中最常用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