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開型

    所謂全開型是指店鋪入口大門全部打開,把店鋪內的商品向大街方向全麵展開,目的就是讓顧客從大街上就能輕易看見店鋪和商品,這類類型的出入口完全沒有障礙,能讓顧客自由出入選購商品。經營大眾化商品的店鋪較多用這種類型的出入口設置,如出售蔬菜、水果的副食品商店。

    (3) 出入分開型

    這是最為常見的出入口,一般的大超市、大商場采用的就是這類設計。出口和入口通道分開,入口在一邊設置,顧客進門後如果想去出口結賬必須轉完整個店麵,有的還把出口設置在地下層,這類形式十分方便商店管理,能很有效地阻止貨品偷竊事件。並且能夠變相地逼迫顧客多逛一會兒,從而提高成交的可能性。不過,設置這樣的出入口,顧客卻不方便,即使買小東西也得經過很長一段路才能結賬。有的小店鋪也采用這個設計,店鋪的一麵是進口,另一麵則是出口,接待顧客順暢快速。

    (4) 封閉型

    所謂的封閉型出入口是和全開型入口相對應而言的。即這些店鋪的入口平時是封閉的,顧客要進入的時候需要自己開門。比如說在一些銷售貴重物品的店鋪,顧客需要一個安靜環境的店鋪,往往會采用這種類型的入口。

    另外,在對出入口的設計中,還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麵的內容:

    (1) 注意出入口的設置地點

    在設置出入口的時候,應先仔細觀察行人的行走路線,應選擇顧客流量大、交通方便的一邊設置入口,這樣方便顧客進店購物;在設置出口的時候,相較入口應相對窄一些,與入口的比例以1 ∶ 3為最佳。一個好的出入口設計,能合理地讓顧客從入口到出口,有序地瀏覽全場,不留死角。如果店鋪的位置位於樓上或地下室,則在其入口應設立醒目、有特色的標誌,並采取人員促銷等方式克服出入口的“先天不足”。

    (2) 出入口門檻的高度

    店鋪的出入口門檻應與街麵持平,以方便顧客的出入。一般來說,店鋪的出入口以能清楚地看見店鋪的內部、方便顧客進出為佳。很多顧客都因為出入不方便,而不願光顧高於或低於街麵的店鋪。如果在店鋪的入口處有樓梯的話,這就使得顧客在進店之前必須注意腳下,這樣無形中就會讓顧客的心裏產生一種阻力感,尤其是給老年人和殘疾人帶來非常大的不便。因此,當店鋪出入口與路麵有高低差的時候,要盡量利用斜坡進行過渡,或者設置扶手。對於這些地段的地麵必須采用防滑材料鋪設,入口處還應該放置蹭鞋墊。這不但是防止顧客因鞋底濕滑而跌倒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而且可以避免顧客把腳上的泥土帶進店裏,從而減少清掃的麻煩。

    (3) 要考慮當地氣溫情況

    通常來講,店鋪的出入口應盡可能地避開季節變化的影響,盡量不要選擇在當風口、露天等場地。此外,還要考慮太陽照射的問題。日光暴曬會引起商品變質、變色,影響商品質量和銷售量。

    自我提升思考題

    對於入口設置和店鋪類型相適應的說法,你的理解是什麽?

    衡量一個店鋪入口設置是否合適的直觀標準是什麽?

    在設計店鋪入口的時候,南方和北方有什麽區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