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貴婦的形象徹底在你的腦海中紮根了,而且絕對是深不可測,讓人歎服的印象。

    當一個人行為與其表麵身份衝突時,旁觀者會判斷該行為才是真麵目,就會據其行為建立起第六感印象。試想,一個經常上電視的慈善家,某次忽然爆出當街踢開一個乞討者的新聞,你會對他產生怎樣的第六感印象?

    這種借別人之聰明,巧種印象種子的事例,在古代也很常見。

    劉邦在得到江山做上皇帝後,就好像其他皇帝般,秘密計劃要殺掉他的策士蕭何。蕭何因有遠見,在劉邦還未出手前,就上演了一套戲:搶奪人家的財產和土地。

    當劉邦得知這個消息後,在大家見麵時,他隻是笑著拍了拍蕭何的肩膀,然後就走了。蕭何也鬆了一口氣,他知道劉邦已經放過他了。原因很簡單,劉邦做了皇帝後,他自己親眼見識過策士蕭何的厲害之處,所以最怕的是自己的策士也想做皇帝。若他見到有功的策士又不要財又不貪色,他就會懷疑這個人是否也想密謀做皇帝。

    在平常人中,若你平時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聰明之人,哪一天你給人家看到你愚蠢的一麵,這個層次感不會讓別人覺得你有神秘感,而是讓他們覺得他們看透了你,他們反而會很武斷地認為你其實是笨的。

    普通人想假扮愚蠢的話,通常會選擇一些言行舉止來突顯自己很笨,如講錯話或假裝不明白一些事情。如此做法,可能有大部分的人會認為你是笨的,但真正的高手想假裝愚蠢的話,反而是要對手裝聰明,就如例中蕭何一樣。在一些關鍵時刻,高手會讓對方覺得是他用了自己的聰明看穿了別人,並心想:噢!原來你蕭何不過是個貪財之人,毫無大誌,看來我這帝位不用擔心你來搶了。為什麽我們要讓人判斷我們笨呢?其實,我們並不是要裝笨,而是裝沒有威脅力。若你知道你的對手有絕對可以鏟除你的能力,而且他也很介意你有能力,你就要裝笨。

    但大部分的時候,你是不需要裝笨的,你也不需大智若愚,因為太浪費時間了。正確的做法是照舊給人看到你的實力,但卻用另一個工作態度來包裝自己。

    在某家公司中有兩個工程師小李和小王,他們是具備相同實力的電腦軟件程序編寫員,但他們的工作方式有點不同。小李是“認真派”,做事百分百認真,一定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也井井有條,而且還常早到遲退,十足的最佳員工獎得主模樣。而小王則是“狡猾派”,他工作的量和質當然也讓老板可以接受,但肯定不會百分百滿意,有時候會犯些“小兒科”的錯,工作的時候喜歡跟同事們說笑,有時候還扮小醜,還常跟女同事貧嘴調笑,整個一副玩世不恭、吊兒郎當的樣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