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自我的狀態,心理暗示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這是心理治療中一種很常用而且很有效的方法。暗示現象對人生和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對我們個人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

    暗示現象在兒童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很早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這點:

    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一人帶著他,一心想把孟子培養成才。孟子家住在一個墳場附近,孟子開始懂事時就跟著人學哭喪的事兒。孟母見了,心想這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於是就把家搬到了一處鬧市。而在市井中,孟子很快就開始跟著商人學些嬉皮誇口、炫耀販賣的事。孟母見了,又覺不安,於是再次搬家。這次更不巧,搬到了一處屠宰場附近。這下孟子更來勁了,沒幾天就跟著屠戶學起了殺豬宰羊。孟母更覺不妥,最後把家搬到了一處學堂附近。這回孟子終於跟著讀書人學起了讀書講禮的事情,孟母也就放心了。孟子後來的成就,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亞聖”了。

    也許孟母並非什麽教育家,但她非常明白環境對一個人的暗示、誘導的作用。孟母三遷教子,便是暗示療法的典型案例,她是避開了壞的暗示,利用好的暗示把孟子培養成了一代聖哲。

    曾有一段時間,市麵上非常流行一種據說帶上後可以治療頸椎疼痛的橡膠鏈子,某公司通過媒體宣傳此物的各種功效,一度引起了大眾搶購。甚至該公司還陸續收到數千封感謝信,盛讚其效。難道這東西真有如此療效嗎?相信不是的,因為如果當真有此神效,一定會被引入醫用的。那難道這是迷信嗎?也不是的,這是精神的自我暗示起到了巨大的效果。購買它的用戶,進行了自我暗示治療,激發了身體自我修複的能量。從過程上看,是身體的潛能救了自己,但從結果上看,源頭卻在這個被注入了暗示效果的小東西上。通過自我暗示的療法,我們可以對自己進行情緒的調節和思想的轉化,隻要方法得當,一定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學上的暗示標準,並不在於發生示意方,而是指接受示意方的心理、生理、行為在自身不明白的情況下,受到語言、動作、意念或者情境的影響而發生了改變,這也算是一種第六感的表現形態。在一個暴力的環境中,我們的第六感會充斥著對抗、打擊;在溫和的環境中第六感則會平靜、安定。

    像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一個人處在別的環境中,在不知不覺中被潛移默化,受到了對方或環境的改造。暗示的較高程度就像一個人在被催眠的狀態中,催眠師讓他醒來後去打開窗戶,其結果是他醒來後果然就會照辦。問他為何開窗,他就會說覺得熱,或者空氣不新鮮之類的理由,而不明白是受到了催眠師的暗示指令。

    這充分告訴我們,潛意識接受命令的方式,通常是暗示的作用。在暗示現象中,發生示意方可以是無意、含蓄地表示,比如古代的帝王看見日食就認為是上天在示警,往往減刑罰、省徭役,日食對於接受暗示方就是無意、含蓄的現象。發出暗示方也可以是有意而且明確地指示,像催眠師讓患者醒後去做某一件事,當然是一種非常明確的指示。

    但是,無論發生暗示方是有意、無意、明確或者含蓄,對於接受暗示方的顯意識來說,都是不明不白的。古代帝王自以為明白了上天的警示,其實上天何嚐有減刑、省役之意?真要究其原因,應該就是他們潛意識中的畏懼感,讓他們形成了對自我行為的反觀,產生了要行善以敬天的第六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