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內心深處的感覺更是瞬息萬變,在麵對各種各樣的人或事時,我們第一個反應往往不是理性的判斷,而是內心的直覺。這種直覺,既不是來自於五官的感受,也不是來自於大腦的分析判斷,它就是在五感之外的“第六感”。

    三國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雄踞中原。某次匈奴使臣前來拜見曹操,曹操很在意此事,想在麵談中展示一下天朝威儀,震懾匈奴來使。但是曹操又覺得自己長得不夠英俊,一眼看上去不是特別唬人,怕一下子鎮不住來使。於是他就想了個主意,找了個叫崔季珪的帥哥假扮成他來接見來使,然後自己提刀立在旁邊,扮成衛兵模樣。

    曹操這邊請完客,匈奴來使那邊唱完各種頌詞之類的,再互贈點禮品土特產什麽的就打道回府了。曹操想知道自己這主意的效果,於是就派人去刺探匈奴來使對魏王曹操的評價。來使說:魏王的氣質很不一般啊,但是旁邊那個帶刀侍衛更有英雄氣概!曹操聽完大吃一驚,心道此人直覺如此敏銳,真是個人才啊!

    例中匈奴來使的判斷,正是基於第六感的直覺。

    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常常會有這種體驗:在做之前,就會有一種能否做好的直觀判斷,這種判斷既非來自於外在的某種暗示,也非來自於自己的意識判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六感。有些人的這種第六感非常敏銳、準確,事情的結果往往與其第六感非常吻合。無疑,具有這種能力的人,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數人也許認為,第六感是與生俱來的,能否擁有良好的第六感,完全靠“天生”“遺傳”,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第六感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逐步提高的。舉個例子來說,即使天生沒有很高的籃球運動天賦的人,通過後天不斷的訓練,他的“球感”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而通過鍛煉來強化自己第六感的原理也正是如此。

    第六感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中已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東西,它是有著切實的心理學研究作支撐的。

    自19世紀開始,心理學的研究重點越來越偏重於意識的深層,由此對意識的活動便有了更加細致的分類。在現代心理學中,人的精神活動被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層麵。潛意識與意識定義方法不同,意識有明確的內涵,而潛意識則是一個集合的籠統界定,不能意識到的意識統統稱為潛意識。第六感即是屬於潛意識範疇內的。

    在一般理解上,“第六感”這個詞與“直覺”大致吻合,主要是指沒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覺,它和“潛意識”這個詞在定義方法上是相同的,都是一個集合的排除法界定。

    在現代心理學中,意識是指通過五種感官: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來接收外界的刺激,然後整理分析,最後形成認識。而潛意識則會接受到更多被意識層麵所遺漏的東西,它們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這些訊息經年累月地儲存在腦子裏,慢慢積累成我們很少察覺到的潛意識。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麵、成為一種可辨認的感覺時,就是我們所說的“第六感”。也就是說,第六感是潛意識的漂浮物,並且是可以通過意識辨認的漂浮物。

    第六感是人類所獨有的,一棵樹不會意識到自己是棵樹,一隻蛐蛐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個蛐蛐;一隻靈長類的猩猩可能會有意識,會有一定的智力行為,但是它卻不能像人一樣調動並積累各種感性經驗,猩猩會有本能的反應,卻沒有來自潛意識領域的漂浮物——第六感。

    在理解第六感並想要進一步訓練掌握第六感的“惡魔法則”時,首先必須強調的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確一下“自我意識”。我們也許每天都會無數次地使用“我”這個詞,卻從來沒有想過,能夠產生“我”這個概念,是上天給予人類的莫大恩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