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剛剛步入社會,難免擁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胸懷遠大抱負,激情迸發,滿腔熱血,立誌要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但是現實世界卻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麽簡單,而是充滿了坎坷和荊棘,如果不懂得收斂鋒芒,依然高調地昂起那顆頭顱,結果往往會被碰得頭破血流、傷痕累累。

    西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楊惲。為人十分耿直,做官的時候廉潔奉公,愛民如子,深受老百姓的愛戴。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得到皇帝的重用才對。但是朝廷有一些用心險惡的小人十分嫉妒他的聲望,就在皇帝的麵前說他的壞話。他們說:“楊惲做官清廉並不是為了朝廷,也不是沽名釣譽,而是為了籠絡人心,以便將來圖謀不軌。”皇帝對這些話深信不疑,於是就下詔將楊惲貶為庶人。楊惲本來就是閑雲野鶴之人,閑散慣了,當詔書下達的時候也就沒有表現出多少的不滿來,反而覺得一陣輕鬆,就歡快地回到了家裏。

    楊惲回到家裏之後,就沒有了顧忌。以前做官的時候不方便添置家產,現在無官一身輕,求田問舍就和廉政沒有關係了,於是他就把終身的積蓄用在了建房置地上。每天在自己的莊園裏忙忙碌碌,享受平凡人的生活。一位朋友對他的做法感到十分憂慮,認為他這樣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災難。於是就給他寫了一封信勸慰道:“大臣被免去官職之後就應該關起門來,誠惶誠恐地裝出可憐兮兮的樣子,以免別人的栽贓陷害。而像你這樣大肆張揚置辦家產,廣泛交友,就會讓人覺得你對皇帝的命令心存不滿。如果讓小人抓住了把柄,就又要給你添加罪名了。”

    楊惲看到之後大不以為然,他給朋友回信說:“我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官職了,成了一個地道的田舍翁。一個鄉下泥腿子雖然沒有什麽快樂,但是在過年的時候吃吃肉、喝喝酒、唱唱歌,總不算什麽錯吧?”

    朝中有人看到楊惲依然過著十分快樂的生活,心理就十分不舒服,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就又在皇帝麵前搖唇鼓舌,搬弄是非,說:“楊惲被罷官後不僅不知道悔改,卻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這不是和陛下唱對台戲麽?前些日子,京城出現了日食,據太史令說,那是因為楊惲引起的。”皇帝聽了之後,不問青紅皂白,就下令將楊惲抓了起來,處以腰斬的酷刑,又把他的家人們流放到酒泉。

    楊惲被罷官之後應該聽從朋友的勸告,夾起尾巴做人,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這樣他的敵人就會覺得他再也不會有什麽作為了,從而忽視了他的存在。但是楊惲卻不懂得收斂,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僅置家產還頻繁地搞活動,讓政敵們看到之後覺得他是在為複出作準備,於是就先下手為強,把他給害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