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一種十分可怕的生活習慣,他不僅耽誤正常的工作進度,還會給自己的心理帶來很多額外的負擔——當一些事情堆積到一起,最終不得不去麵對和解決的時候,往往就會讓人感覺毫無頭緒,忙得四腳朝天焦頭爛額也不能圓滿解決,從而給自己帶來一大堆原本可以沒有的麻煩。

    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年輕人一直念念不忘自己是個做大事的人,從而對眼前的事情不熱心、缺乏激情,當別人告訴他應該采取行動的時候,他卻是一副不屑的麵孔,一口自以為是的語氣:“我是做大事的,這點小事沒有必要讓自己費心。”然而,他們的心裏對所謂的大事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正確的概念,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麽。其實,這也是一種拖延的表現,用“做大事”的口頭禪來作為懶惰的遮羞布。如果不加以改正的話,那麽他的人生將會毫無成就可言,他也隻能停留在對“大事”的幻想之中。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陳蕃的少年,自以為是、清高自詡,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幹大事的人。因此就以此為借口,終日蓬頭垢麵,不屑於幹一些在他眼裏的“小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薛勤來拜訪,看到陳蕃淩亂的院落、肮髒的居室,就皺著眉頭問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

    很多人從這個故事裏看出了成就大事需要從身邊小事做起的道理。但是,這個故事還有著另外一層的寓意所在。陳蕃“掃天下”的言論固然不錯,但未必就是他內心的抱負,他那句“當掃天下,安事一屋”的言論,隻是為自己的懶惰尋找的一個借口罷了。即使他有著掃天下的雄心壯誌,假如不馬上采取行動的話,恐怕那些豪言壯語就會毫無分量可言,別人聽了,對他的話會嗤之以鼻。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已經具有了知識、能力、技巧和良好的意願、正確的方法,但這並不代表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如果在做事上行動不夠迅速,犯了拖延的毛病,一樣也會導致失敗。因此,年輕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改變拖延的惡習,認準一件事情之後,馬上去做,不為自己尋找任何借口。隻有這樣,才能早日攀上勝利的巔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