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在生活中,經常有人從成功者那裏學習成功的方法和秘訣,但是卻起不了多少實際性的作用。畢竟,成功的經驗,最終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並沒有多大的存在價值。而失敗的經驗卻不同,一個人從失敗中學習到的經驗會更深刻更全麵,在以後的奮鬥過程中也能少走一些彎路,少碰一些釘子。

    50年前,有一個叫卡那利的美國人開了一家比薩餅屋。短短一年的時間裏,他的比薩餅就成為了附近的名吃,每天都是顧客爆滿。於是,卡那利又開了兩家分店,一段時間之後,那兩家分店也是顧客盈門,效益良好。

    卡納利的胃口一下子就大了起來。他就在俄克拉荷馬又開了兩家分店。然而,兩個月之後,這兩家分店卻嚴重虧損了。卡那利感到很納悶:同樣是比薩餅,同樣是開在大學校園的旁邊,為什麽俄克拉荷馬會失敗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他終於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兩個城市的學生在飲食和趣味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在裝潢和配方上麵他犯了錯誤。他迅速改正,生意很快興隆起來。

    當他的比薩餅店開到紐約的時候也吃了不少苦頭。盡管他在開分店之前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但是卻無法在這個城市裏打開市場。後來他才明白,原來紐約人對比薩餅的硬度感到不滿意。於是,他就立即研製新配方,改變了比薩餅的硬度。最後,比薩餅終於成為了紐約人早餐桌上的必備品。

    卡那利用19年的時間在美國開了2100多家分店,她的身家也達到了3億美元。

    後來,卡那利回憶說:“我每到一個城市開一家新店,開頭總是失敗的。但是在失敗之後我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積極的思考失敗的原因,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直到最後取得成功。”卡那利又說:“因為你不能確定什麽時候成功,那麽你就必須學會失敗。”

    失敗對我們造成的損失是暫時的,如果不能從失敗中吸取到教訓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能從失敗中獲得教訓的智者。

    英國的索冉曾經說過:“失敗不該成為頹喪、失誌的原因,應該成為新鮮的刺激。”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朋友,不要在失敗麵前後悔和抱怨,也不要去發什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感慨,我們應該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之中往往孕育著成功。如果沒有失敗,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過是海市蜃樓而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